第8章 亡国之臣(第1/2 页)
未及多久,天关外的大明公卿百官们还在陆续试探,一队年轻力壮的宦官端着热餐抵达。
绝不是给百官群臣吃的,皇城几万张嘴吃的每顿饭,每顿饭吃多少,怎么吃,都是有额定的,给百官额外吃一顿,那注定内廷宫人们就要少一顿。
这也是大明的财政特点,量入为出。
即根据每年能收多少税,才决定当年的财政支出。
所以财政问题来回就那么几个,遇到意外问题,收的少不够办事情、征收有延迟导致拖欠,运输过程中有漂没、损耗。
这就导致国库没钱,几乎每年财政都是赤字,拆东墙补西墙那么一年年补了过来。
也不能说这个财政系统一无是处,起码风风雨雨走过来那么多年,终究还是有其便利之处的。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一旦有额外的金库,就意味着额外的国力、动员力、战斗力。
财政特点决定了大明朝国库没存钱的习惯,所以皇帝的内帑小金库就很重要了,现在天启也没钱,就现在他还欠着修三大殿的二十多万两工钱。这些钱,有点像恶意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因为重修三大殿这个系统工程里,分包干活的人都是包工包料再结账,工程进度分期,结账也分期。
二十多万两的亏欠摆在那里,所以三大殿工程暂时停工了,啥时候天启补发这笔工程款,后续工程才能启动。
这就是现在的大明,皇帝也得有钱才能办事情,不是奴隶主。
群臣注视下,好奇这些饭菜怎么送进去。
魏忠贤指派另两个讨喜的伶俐小宦官随他进入天关,故作威严:“也别净当好事,有一丝不对的地方,休怪老祖家法伺候,少不得抽筋扒皮!”
“老祖宗宽心。”
两个小宦官齐齐应答:“若有一点疏忽,不需老祖宗开口,孙儿自己就吊颈谢罪。”
魏忠贤轻轻哼笑两声斜眼瞥一眼百官公卿,不理各类讨好献媚之色,昂首走向众人眼中的天门,两个小宦官端着木盘趋步跟上。
现场就桂王一人撑着青伞盖,不由瞪大眼睛,诧异询问左右:“进去了?他竟然进去了!”
群臣顿时哗然,怎么可以这样!
简直不讲道理!
难道仙人喜欢宦官伺候?
对,仙人地位比皇帝还要尊荣,肯定需要宦官伺候!
某些人已经开始思考家中、近亲中适龄又机灵,性格还讨喜的少年或男童……
城楼上,魏忠贤经过时探头瞥一眼下面,见群情激愤俱是忿忿不平交头接耳,不由摇头得意,脚步更轻快,领着两个身形修长面容俊朗挂某种职业微笑的小宦官来到二楼。
余煌已将昏厥的文震孟拖出,一起晒着太阳,只是文震孟躺在地上,眼神呆滞很不愿接受那番言论。
自家老祖宗堪称一个时代的脊梁、文胆,怎么会那么不堪,还不如秦国治水的郡守李冰?
当世之中,若到大厦将倾之际,又有几人勇敢站出来匡扶危难?
对,传说李冰是道祖李耳后裔,一定是这个原因!
楼阁榻上,吕维、天启隔窗可清晰看到关楼下的骚动、哗然、乱象,宛若市井之徒,这让天启脸上无光,悻悻然:“让真人见笑了,本以为国之栋梁会多些沉稳,然跻身天门之前,凡人本质毕露。”
吕维依旧维持着淡然姿态,放任面前喜欢的米粥变凉,脑海中构思语句,道:“皇上之臣从,于我看来皆是病人、弱人、无用之人。宋朱熹使学子半日静坐半日求学,其学问传播天下,宋元以来儒生日益体弱,宛若女态。千年之后,朱熹学问必受世人谴责,其门徒必受讥讽耻笑。”
天启不以为异,反倒诚恳请教:“真人能言公卿近臣不敢言之事,此朕之大幸也,愿洗耳恭听。”
吕维目光扫视,待魏忠贤一众人彻底离去后,露出哂笑,呵呵哒摇头笑着:“皇上,我在天界时常听左右同僚耻笑宋元以来的儒生,说他们‘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时常就与他们讨论这大明朝何时要亡,会如何亡。如今看来,我与皇上也能算是休戚与共,这亡不亡的还真是让人苦恼。”
天启笑容干涩,可不觉得这位仙人脸上有苦恼之色。
吕维敛笑:“皇上也可安心,这大明朝家底还算丰厚,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折腾光的,只要这北京城、皇城之中安泰,大明还能再延续二十年。不过,天下一旦动荡,生民饱受涂炭之苦,必然怨气滋生,使邪魔大昌,于我并无好处。稳住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