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第2/4 页)
,最怕的却也是张战——当没什么事儿的时候,任凭黄舞蝶如何捉弄,张战都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但是一旦张战沉起脸,那可是比自家老黄还凶的人。
“张叔(张机比黄忠小五岁,是故黄叙和黄梦都称呼张机为叔。)说准备近日过来一趟,让人家先来通知下你。”
“恩,没其他事的话那就先用膳吧。”
因为张战的原因,这顿饭吃的很是沉闷。而且在吃过饭后,张战又出去了——方向是张亮的墓地……
诸人眼中闪过一丝的忧虑,但却无人跟上,因为张战很少在人前流泪,他将自己的开朗展现给诸人,却很少将自己脆弱的一面流露出来,已经死去的张亮,是他唯一可以嚎啕大哭的地方……
时间不停的流逝,转眼间已经是九月十五日——吴国第一次会试的时候!
六州——交州,益州,荆州,扬州,幽州,以及被规划为一州的三韩之地——辽州。
六州前来参加会试的人攻击六千余人!而在这之中只有三百人可以参与殿试。
为了防止出乱子,建邺城内主外驻扎了七万大军,城内还有五万大军!整整十二万大军让各路宵小不敢擅动。
“去吧。轻松点。”张战随意的拍了拍张铭的肩膀,就进入到考场内——此次会试的监考官有——庞和,法正,诸葛亮,蒋琬,鲁肃,李恢,六位文官和周瑜,张战,太史慈,典韦,许褚,黄叙六位武官。一文一武看管一个考场,当然还有巡逻的士卒。
与之前的考试不同的是,因为此次考生数量过大,所以考场内基本上算是十步一岗,五十步一哨!而心志不好的,刚进考场就吓晕了。
但是坚持下来的人心中都是十分的欣喜——因为进考场之后才得知,只要是参与会试的人,都将获得一本书作为奖励——不是笨重的竹简,而是纸张的书!其上的字体工整,而且没有一个错字!
当这些书被摆到案上时,诸多考生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第五十五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
会试共计三天,三天内考生不得出考场,准确的说是不得走出考试的那个不足十平米的小屋子。很多身体素质不过关的,也就只能含恨离场。
还有一些特殊的考生,比如说攻于明算之类的,则单独弄到一个考场中,然后有单独的卷子和不同的考试责问在等着他们,但是相同的是——考试环境都很苦。
转眼间三天过去了,出了考场的诸多考生心有余悸的回头看了眼考场,心中不由得有种劫后重生的感慨——这压力比起我国数十年的高考压力不遑多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这可是真的有全副武装的吴国士卒不间断巡逻!
时间悄然流逝着,诸葛亮,徐庶,法正,顾雍,步骘等将近三十名文官参与卷子的批改工作。考生总共两千七百余人,每人三份卷子,总共八千多份卷子,每个批改卷子的考官需要批改二百多卷子,还要仔细评比一下!这样下来的工作量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了的,至少身子瘦弱的法正到了最后不得不跟好友陆逊换班!
一个月后就是发榜的时间,而前三百名可以参与殿试,三百名中只有五十人可以被留用,如此严格的选拔方式,在之前可算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而且为了公平起见,这一次将会元的文章公诸于世!而这也让诸多考生的心中对考试的公正有了更大的信任。
十月十五日,是吴国第一次科举考试会试的发榜时间,顿时发榜处被围的水泄不通,而此次的会元是马良——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而且因为南面环境平稳,马氏五常并没有像正史中出山那么早,而金子终究还是会发光,此次科举,最大的闪光点就是马良。
一则荡气回肠的文篇,一段鞭辟入里的分析——
夫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盛极必衰,衰极必盛。古人云,天命难违,却又言人定胜天。缪也?然也?……
洋洋洒洒五千字,所有的考生都不得不对马良的文采和对天下大势的视野赞叹一句——好!
第二名乃是费祎,第三名乃是周循。名不见经传的魏子排名第四,法正之子法邈排第六,李恢侄子李球排名第九,周瑜义子张表排名十二,张战之子张铭排名十七。马谡排名三十……
当众多考生看过榜单后,顿足捶胸的有,嚎啕大哭的有,喜极而泣的有,这些人的数量不不少,但是抱着鸡腿狂啃的却只有一个——法正之子法邈!
法邈,吴国少卿法正之子,条条框框什么的最是反感,相比与自家父亲,法邈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