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1/4 页)
(7)《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179页。
(8)《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08页。
(9)《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08…109页。
(10)(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下,1957年版,第624…625页。
(11)《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60页。
(12)《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90…491页。
(13)《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05页。
(14)《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179页。《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24页。
(15)林庆元:《福建船政局史稿》(增订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93页。同书492页称“艺新”舰长只有18。88米,属于将丁日昌奏折中船长十八丈八尺八寸的记录未作换算,直接当作公制单位来使用的讹误。丁日昌奏折见《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22…123页。
(16)《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22…123页
(17)《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24页。
(18)《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60…161页。
(19)《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24页。
(20)《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08页。
(21)《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179…180页。《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24页。
(22)《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27页。
(23)《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24、132页。
(24)《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32页。
(25)《江南制造局记》,文宝书局,光绪三十一年版,卷五,第10页。
(26)“登瀛洲”赴朝活动的经历见马建忠:《东行三录》,神州国光社,1951年版。
(27)《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893页。
(28)苏小东:《中华民国海军史事日志》,九洲图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页。《辛亥革命史料》,(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年版,第194页。
(29)《国家图书馆藏民国军事档案文献初编》2,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第37…39页。
(30)《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22…323页。
(31)该说的典型见(台湾)“中国军舰博物馆”网站60。250。180。26/chin/1405。html,2010年3月6日访问。
(32)《盛档·轮船招商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14页。
(33)《盛档·轮船招商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22页。
(34)《盛档·轮船招商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37页。
(35)《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66…467页。
钢铁风云——福建船政“威远”级铁胁木壳军舰
铁胁时代
19世纪初期,世界上主要以木材作为建造船体的原料,蒸汽动力舰船出现以后,钢铁才逐渐开始大量登上船台。使用钢铁来制造舰船,最初曾遇到过很多困扰,几乎一度使得这一创想夭折。首先是钢铁材料容易锈蚀。其次,航行时间日久,船底容易附着海蛎等寄生物,影响舰船的航速。三是如果舰船上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