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1/4 页)
天霸地为哪桩?
杰奎琳却分外沉静。与丈夫最后吻别时,她将无名指上的结婚戒指脱下,放回已安息了的爱人手中,看来,她已将第一夫人的称号划了个句号。肯尼迪葬进了阿林顿军人公墓,在他的墓前点燃着一支永不熄灭的火炬。
肯尼迪墓就在陈纳德墓的下边一点。每每陈香梅去祭扫外子的墓时,都看见这不熄的火炬,她怀念这位美国总统中最年轻者也是美国总统中去世最年轻者。
被人讥讽为“从穷光蛋上升为富豪的”肯尼迪家族,是爱尔兰移民。肯尼迪的曾祖父在韦克斯福德郡的小村镇邓甘斯敦种植甜菜、马铃薯等为生。如果不是马铃薯枯萎病断了生路,他决不会搭上“棺材船”,在大西洋上煎熬四十个日日夜夜,方抵达东波士顿爱尔兰人和天主教徒聚居的移民区。祖父已不甘心平庸,他是连推带爬领着家族杀出重重阻拦一心想进入主流社会。父亲如愿以偿,金钱的魅力,由商界跨入了政界,1938年罗斯福任命其为美国驻英大使;1957年肯尼迪家族已成为最富有的美国人家。肯尼迪本有四兄弟五姊妹,肯尼迪是兄弟中体弱多病的一个,但是肯尼迪家族的家训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不屈不挠不择手段进入社会主流当选为众议员、参议员乃至总统,是家族的奋斗目标。无奈身强力壮的长子在二次大战中死于空难,多病的老二沉浮起伏,请人捉刀写过畅销书,当过海军有过生还成了英雄的戏剧经历,也有过数不清的花边新闻,但肯尼迪终于登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只是好景不长,不到三年就死于非命。也许他不这么争强好胜的话,可享天伦之乐几十年呢;可是他毕竟拥有过第一,这是无数千凡的幸福者终生无法攀登到的呀。谁理得清呢?如果没有那场马铃薯枯萎病,肯尼迪家族还在邓甘斯敦小村镇年复一年种着马铃薯吧。
马铃薯枯萎病造就了一个美国总统?!
在政界的边缘打了三年擦边球的陈香梅,目睹过成功者的荣耀和失败者的落寞,友情的地久天长与权势的瞬间涨落!生时不遗余力地追名逐利比不上死留给人的记忆更刻骨铭心?
她想起了1865年4月14日夜十点左右,喜爱看戏的林肯在福特剧院观看英国托姆·泰勒的剧作《我们美国的表兄弟》时,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林肯的头颅。自由之父倒下了。这一天,恰恰是耶稣殉难日。
林肯是为消除种族歧视百折不回而被暗杀的。
肯尼迪之死却是一个难解的谜。1968年6月6日,拚命追求竞选第37任总统的肯尼迪之弟罗伯特,又在一次竞选演说中被一个疯狂的枪手开枪打死。又一个难解之谜叠印在肯尼迪家族的阴影上。
想得到时却已经失去,失去了时又终归留下了一点什么。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参政的中国女人(5)
陈香梅依然走着参政之路。虽已初次尝到了甜酸苦辣咸,但她不悔。只有这样,她才能真正进入美国生活的主流,才不会做永恒的二等国民。要知道,她虽然加入了美国国籍,但在世人眼中和自己心中,仍是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华裔女子。
1962年她获得了法国拉佛耶自由奖。她辞去了乔治城大学的工作,担任###节目制作主任和播音工作,她喜欢“大众传播”这行当,她愿意全美全世界的人都听到她的声音。她已担任共和党政务问题委员会顾问,专门研究亚洲事务,并在全国作循环演讲。
1963年,她的名字赫然印在华府绿皮书上,她并没有骄傲感,只不过多了一份自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她是个中国的端午节诞生的女子。
·46·
1968年11月5日,又是美国总统大选日。
这是一个凛冽的冬日,寒风卷着凋零的落叶,但在这萧条肃杀的冬景中,政治氛围浓郁的华盛顿,却将节日般的热闹与战前般的紧张融为一体,处处弥漫着狂热与浮躁。
陈香梅起了个大早,而且盛妆一番。她得先在美京投票,尔后急飞纽约。共和党的竞选总部设在华盛顿的维拉饭店,但真正的指挥部在纽约华尔道夫大饭店,因为尼克松住在纽约,米契尔的律师事务所也在华尔街。尼克松喜欢纽约,称这为“跑道的里侧”,而“任何人除非是在跑道的里侧前进,否则往往要过呆板单调的生活”。
华尔道夫大饭店各层楼各区已进入紧张忙乱的白热化阶段,陈香梅拿到可出入各区的蓝色缎带,与共和党竞选委员会主席米契尔各处逡巡,米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