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第2/4 页)
还是地理学会的会员。虽然他肯定不记得我,但我还记得在地理学会的年会上,听过他的报告,那是有关云南行省的奇特地貌的报告。
对了,他和今次西征提案的提案人宁易,都是秦王赵伯铭的侍从。身份十分尊贵,应该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青城号的航线向着西北,不知为何,我总是有着不好的预感。陆军的任务是天竺半岛,而海军的任务是控制大食湾,但现在青城号和同行的两艘战舰的前进方向,却都对不上号。我并不知道青城号要去哪里,看情况像是要绕过了天竺半岛的最南端,但陆校尉的心中肯定有着底。
大宋洪武二十九年六月初一,癸未。【西元1154年7月13日】
这些该下地狱的异教徒,他们竟然攻下了巴格达!
海军的战舰沿着幼发拉底河上溯,一下就攻克了巴格达。这就是这些异教徒的战术,沿着水路直接攻下敌国的首都,掳去人口和财富。等敌国因此而混乱之后,再视情况慢慢蚕食或是直接吞并。用最少的兵力,获取最大的战果。
在亚丁港中,听说了巴格达的陷落。从船员的脸上我看到是深深的嫉妒和羡慕,以及贪婪。巴格达是阿拉伯的中心,更是大地之中,五百年来的发展,使得巴格达是除了大宋以外,世界上最为富裕的城市。无数财物和宝物汇聚于巴格达城中,但现在,却都落入了异教徒的手中!
现在青城号和两艘副舰都已经北上红海,我要找机会逃走,为我过去的罪孽赎罪!幸好我的日记现在已经,改用家乡的文字书写,在这艘船上,应该不会被人认出来!
大宋洪武二十九年七月初五,丁巳。【西元1154年8月16日】
已经是被软禁的第十七天了,只能踮起脚透过狭小的窗户看到外面的世界。
我看到了满载而归的青城号。在青城号的甲板上,我还看到每一个真主的信徒都再熟悉不过的……
真主在上,他们怎么敢这么做?!
……………………
陆游刚刚回到亚丁港,便听到一阵疯狂的喊叫。透过狭小窗户,他认出了屋中人的身份。
“他在发什么疯?”陆游问着身边的人。
“不知道!……也许是因为我们在北方拿回来的东西罢?”
“当年玄奘法师西行天竺时,不也是带着佛舍利回来的。像这些各个教派中圣物,放在风沙这么大的地方很快就会坏掉。只能送去北京善加保护,才能不受战乱和风沙之苦!……不管他了,让职方司去处理。我们现在要将这块黑石头运回去!官家应该会很喜欢!”
第十九章 海啸
大宋洪武二十九年十月十一。 //丁巳。【西元1154年8月16日】
对黑衣大食的战争已经结束,而天竺半岛上的战斗还在持续中。
此次西征,主要的目标是天竺半岛的东海岸,从人口到土地,从土地到财富,都是准备一口吞下去。这样的战争,自然也便时日绵长。
而对天竺半岛的西海岸,以及对黑衣大食的战前规划,却仅仅是破城劫掠人口和财富,并不打算占有土地和城市。之所以会这么规划,在明面上是为了防止天竺势弱,让大食人钻了空子、占了便宜。故而,攻打巴格达和圣地,让大食乱上一阵。反正以黑衣大食松散的政治结构来说,仅仅是国都和圣地被摧毁,并不会引起国家的崩溃。
不过这一切,已经与陆游无关。离开了已成废墟的亚丁港,他带着战利品直接启程返航。由于新型的船只和帆索的普及运用,这个时代的海船对季风的依赖已经逐渐消失。不论舰只何时启程,抵达目的地的航程仅仅是速度快慢的区别。
在船上,陆游。他确信,洪武天子肯定会喜欢他带回来的战利品。为了满足官家的爱好,太庙中的几百枚金漆头颅,已经多得快要组成八百罗汉的数量。物以稀为贵,越来越多的亡国之君的首级,已经不足以展现皇宋天子的荣光。但一个传播世界的大教派的圣物,却足以让天子之威更加辉煌。释迦牟尼真身舍利有八斛四斗,而新月教可以寻求得到的圣物却就这么一块。这便是一开始就订立对大食圣城长途奔袭计划的主因。
与圣物相伴,三个月的归程一晃而过。驶过海门,途经龙兴,陆游的座舰终于抵达天津前的最后一站——衢山。
东南最大的港口,是让无数人叹为观止的繁盛之岛。可当陆游站在座舰船头,举起望远镜远眺着衢山。却只见着衢山港中一片萧条,商港中的船只比起早年足足少了一半。搬运工们无所事事的坐在栈桥上,而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