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页)
,也身外。"
苏菁琴儿和墨儿等都纷纷拍掌。
琴儿赞评:"王姑娘这词唱地可太好了! 今儿个出城上香,赏玩冬景,不正是常自在吗?虽春日未来,但也就是两三月的工夫,润花将盛开,为山河添新彩。届时咱们再一起出来,赏春追蝶放风筝,那该多好啊!"
苏菁两眼弯弯,满心欢喜。 她很少听这种民间小曲,此时听来,虽少了现代音乐的和声技巧和变化,却更注重唱曲人的嗓音婉转自如。 别有一番风味!
青春年少的几位姑娘,唱曲谈笑,赶马的卫成虽安静地赶着马,嘴角也不由得扬起一抹轻松笑意。 今儿这可是优差啊! 他是四爷的暗卫之一,平时都是要躲在暗中,不离四爷左右,时时刻刻的保护着四爷。 昨晚被告知要被派来保护几名ㄚ环,害得他被几位兄弟取笑。 没想到出了门还有曲儿好听,乐呵乐呵着呢~
栖明寺位于一处竹林里,竹林里的小径马车可进不去,众人只得下车步行前进。 卫成借口为家中老母祈福,也跟着一同前往。
竹林中的空气清新,放眼望去,一根根高耸入天的竹子,间差着从上方透露下来的阳光,不由得胸中烦闷之情一扫而空。 五位姑娘中,只有王荼自幼饱读诗书,见此美景,情不自禁的开口吟道: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墨儿名中虽有墨字,但胸中可没多少墨水,也就是多识得几个字罢了。 听了王荼这首诗,问说:"王姑娘,这诗是什么意思啊?"
"这是宋朝苏轼,苏大学士所做的诗。 苏轼很喜欢竹子,宁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作伴。对居住环境都有相当高雅的品味,这是对竹的高度评价,而竹是代表着超凡脱俗,清新高雅。他说居住的地方必须有竹子生长,哪怕那里离闹市太远而没有肉吃;没肉吃充其量叫人缺少点力气,而没有竹子的居所就会令人落入俗人之列。"
琴儿和墨儿都赞叹不已,"这位苏先生真有才学。 看看这地儿,可不正是又清新,又高雅嘛?今儿咱们也都做一回文人雅士了。"
圆儿对自家小姐那可是相当的维护。
"咱们都沾了我家姑娘的光呢!" 得意的眼神一扫,却看到落后的苏菁和卫成蹲在一旁喃喃私语。
"菁儿姑娘,菁儿姑娘~"
苏菁抬头,"什么事啊?"
"刚刚我家姑娘念诗了呢! 这片竹林这么的高雅,正好衬托出了我家姑娘的气质。妳说是吗?"
王荼脸红过耳。
"圆儿,你胡说什么呢?我只是忽然想起了苏大学士的诗,妳怎么就能扯上一些乱七八糟的。"
苏菁不以为意,"哦~苏东坡的诗啊?我听师傅念过,但我觉得他就是个不切实际的公子哥儿~"
王荼讶异的看向苏菁,"菁儿姑娘,妳怎么会这么以为呢? 东坡居士乃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豪放不冀,深受后人之推崇。"
"我不懂什么唐宋几大家,我只知道,没有粮食好吃的人,看到了竹林,第一个想法应该是挖竹笋出来吃。 然后是砍下竹子。 竹子可是好东西啊,长的能盖房子,短的能做家具物什。 连废料都能做成笔筒杯子什么的。 竹叶能拿来包粽子,可以说,没有一丁点儿浪费的。 苏东坡能说:无肉令人瘦,人瘦尚可肥。 那他都煮出了那肥而不腻,入口速溶的东坡肉,一边又跟人说,没肉吃不要紧。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所以我觉得,他就是个不懂得怎么过日子的公子哥儿。"
苏菁随口说着,但其实手上可忙着呢。 正指挥着卫成拿短剑给她挖笋子。
王荼和圆儿目瞪口呆,琴儿和墨儿却捧腹而笑。
待得卫成挖出了几颗笋子,苏菁才心满意足的继续向寺庙走去。
"走啊走啊~你们都傻站在那儿干什么?待会儿咱们不是要在庙里吃素斋嘛?请师父将这些笋子切块,放进锅里和米饭一起蒸,蒸出来的米饭可香了。我小时候额娘都这么做的。"
"妳小时候?妳额娘就是这么带着你挖笋子的吗?" 王荼问。
"是啊~米精贵着呢! 额娘就常常带我下地,去挖些地瓜和笋子,切了块跟米饭一起蒸煮,这样煮出来的米更香更有嚼劲,而且吃了容易饱。"
琴儿和墨儿不语,她们都是四贝勒府上的家生子儿,哪儿试过吃不饱的日子呢?倒是卫成圆儿幼时也是苦过来的,闻言纷纷发表意见,一路上又顺手摘了好些个可以食用的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