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对面那位北京京剧院的武生演员看见小楼盯着蝶衣看,就笑着问道:“段同志,你认识我们的艺术指导程老吗?”
小楼也一笑:“是旧相识。”
“程老在院里有一个别号叫‘du裁者’呢。”武生演员神秘兮兮的“告密”。
“哦?”小楼的政治神经敏感起来,忙问,“这怎么说?”
“宁与同好争高下,不与俗子辩春秋。程老对自己的京剧艺术非常自信,对自己的角色也很自恋,是他的就是他的,谁都夺不走,我们都很折服于他的气势。” 武生演员的眼中满是神往。
小楼点点头。因为这个,刚才连他都对蝶衣仰慕起来了。
这时,主持会议的北京京剧院的于副院长站起来,拍了拍手说道:“看大伙聊得这么热火朝天的,都成为一家人啦。为了明年的徽班进京两百周年庆演,很多地方京剧院的同志们从四海八荒来到北京,为我们队伍锦上添花。虽然刚才彼此可能都认识了,但还是有请这些同志做一下自我介绍。”
小楼是第一个,他只好站起来。沉默了好一会儿,众人审视的目光使小楼头晕目眩,额头上冒出了汗。他依然沉默着,刚进安徽京剧院的时候他也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流,那些刚来的演员甚至误认为他是哑巴。可是小楼后来还当了老师,他能说话,但是他需要时间适应,很多的时间。
“看来段同志有些紧张,没关系、没关系。”于副院长替他打圆场,“让我们院的程老师介绍下他吧,民国时他们就是震北平的黄金搭档了。”
和小楼搭话的那个武生演员张大嘴巴望他一眼,马上给他鼓掌。
蝶衣受惊的站起来,让他介绍师哥,他要说些什么呢?蝶衣没办法说的更好,但他早认定师哥待自己最好,他想让别人也知道师哥的好处。蝶衣忐忑的,又率直的说道:“他是我师哥段小楼,我们是同一道门出去的兄弟。打小就在一起,一场场的从天桥唱起来的。当初是师哥把我成全出来了,没有他,也没有我的现在。我俩唱的最好的一出是霸王别姬。。。”说到这里,蝶衣觉得自己很有底气起来,“要形容师哥的霸王,就是‘迫真’。我老觉得唱戏最主要的是感情,感情比嗓音条件还重要,师哥演的霸王给我们每个演员振奋和感叹,他是一位艺术家,我非常尊敬他。。。。。。”
蝶衣的话刚说完,掌声雷动,把小楼给闹了个大红脸,又乐又臊的瞅着大伙儿,搓着两只手。虽是慌张了,脑子却从未像现在这般清晰。蝶衣是重情的人,惦念着兄弟情义,说了他许多好话。可是蝶衣说他真实。。。。。。小楼虽然自信自己可以在台上疯魔,演尽那些有情有义的人物,可这霉斑遍布的生活,里外都要带三分假,他的演绎里有多少是投机,多少是含糊?这显山露水的真实里,他究竟又入戏了几分呢?
交流会每周都会在这个客厅举办一次,小楼也渐渐跟大家混熟了,互相都称呼起名字来。让小楼和蝶衣最有好感的新朋友不是别人,而是那位刚调进北京京剧院,负责照看场地的灯光、音响的乔叔。当乔叔第一次提着热水瓶走进来,挨个往与会者的搪瓷茶缸里到热水的时候,他激动不已的对他们说:“哟,原来是您二位啊!我是您们的戏迷!您俩又在一块儿唱霸王别姬啦,观众可有福喽!”就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池座子汪洋汪海的年代,到处穿梭着卖瓜子的、卖烟卷的、卖冬瓜蜜饯的、递送热毛巾的,而他还是顺泰茶馆那提着大铜壶、给各位爷们儿杯里冲茶的小二。小楼和蝶衣都对他一笑,像久别重逢的老友。唱戏不仅仅是戏子的事,可能世界上的其他人也需要听他们唱的故事,而如果他们不唱了,那些人会失望的。
☆、第十章
文hua部的蔡部长晚上在丰泽园饭庄给演员们接风,派了帖子请他们都去。蔡部长四十多,高鼻梁,戴一副眼镜,看起来一团和气。他不懂戏,却爱看演出,喜欢和文艺工作者一起交流。平日里振臂高挥的时候多了,嗓子练得粗犷宽亮,蝶衣抬头看了看他,觉得他唱武生倒不错。
糟溜鱼片、酱爆鸡丁、干炸丸子、油焖虾。。。。。。布置的精致而古典的房间里,菜一道道的上齐,酒兴正浓时,蔡部长举杯笑道:“大家就是新时代的同光十三绝了,我敬各位一杯。”小楼和蝶衣对看一眼。同治、光绪年间的十三位祖师爷,鼎鼎大名的角儿,儿时科班起就是心中高不可攀的偶像,举座都是苟且偷生活下来的鬼,只有他们是经得起岁月的神,牵一牵嘴角,冷眼瞧着这梨园行。这杯酒小楼和蝶衣不敢喝,只怕喝了,关师傅也会气的从坟墓里蹦出来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