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页)
那军官同时又喊了一声:“再来!”两人随即跃起,这次攻击的,却是中间的容萧。
兵器落下时,殷乙拉住容萧手臂,往后退了一步。容萧猛然抬头,只看见其中一件兵器的利刃从自己前面一掌宽的距离落下,似乎那层看不见的屏障已经不复存在。
“呵呵,”那军官轻笑,抬起手掌,舔着掌心鲜血,从指间看着不曾移动的狐狸,“怎样?”
狐狸冷冷抬眼,也是一笑:“不错。”
“是不错。”那军官敛了笑,放开手,“可惜,总不能把全身的血都放去。”说着,撕下一截衣袖裹在了掌中,“但已动了手,却不能半途而废,总要试试。”
他话音一落,那两人立刻展开身形,朝着狐狸攻来。狐狸漫不经心地退开一步,身后殷乙手中光影长刀展开,越前迎上去。双方兵器相遇时,一声巨响,震得周围士兵都不由退开数步,留出一片空地。殷乙与那两人身影腾跃交错,身周土石飞溅,时时有凌厉杀气四溢。没过多久,两人其中一人被殷乙长刀斩在腿上,身体被震飞出去,另一人嘶吼一声挺身而上,手中兵器却在长刀下断成两段。
“好功夫!”那军官这时出声。那人原本空手还要迎击,听到这一声,立刻改进为退,折身扶起自己同伴回到他身边。
殷乙迎风而立,手中长刀已经不见,微低了头,阴影中眉际的桃花渐渐浮现。
狐狸在军官出声时,迈步离开,仿佛周围的一切全是无关。殷乙回身拉了容萧跟上去。
“今日军务在身,”那军官高声道,“在下姓罗名仲尹,他时他日相遇,还要讨教!”
狐狸足下不停,施然而行。
经过那高举长枪的士兵时,容萧抬起头,看那枪头上的血人头。血污下,是那个平安城官员死不瞑目、怒意铮铮的面孔。她心一寒,转开头,看着远方渐渐灰暗的天空,眼眶刺痛,泪意泛涌,只是没有一滴泪流出来
☆、第三十三章 “难民” (2329字)
一路出城,除去初时几次与魏军的冲突,再无阻拦,渐渐离城远了,呼喝喧嚣淡去,却仍旧令人心惊。
入夜,殷乙找到一处农人贮存草料农具的木屋,简单收拾了,给三人休息。
夜风有些凉,容萧抱着膝头,靠坐在墙壁边,缩在一堆厚厚的干草中,安静得好似不存在。狐狸意外地没有化作狐形靠她入睡,而是半躺在木屋的另一头,夜色里,只看得到比周围更加深沉的模糊的一团人影。拒绝了殷乙拿来的干粮,只是喝了些水,容萧依旧保持原来的姿势,在逐渐静谧的夜里沉沉熟睡过去。
次日清晨,霜露很重,能见度不过百米,但是一旦稍后霜露退去,这一天又将是艳阳高照。
容萧被殷乙叫醒时,浓雾还没散。她看着已经没人的木屋里都似乎被雾气晕染,整个人懒懒地不想动。殷乙领她去屋后,用一个石缸里沉积多时的雨水清洗。冰凉的,泛着淡淡腥气的水捧在脸上,竟有着冬天才有的刺痛。等她回到屋里,殷乙重又递上干粮,只是,本应冷硬的食物,却冒着热气,而且酥软。
“我烤过了。”殷乙指指屋外一堆火,“好歹吃一些。”
“谢谢。”容萧捧着食物走到火边坐下,一口口咬着,看着火苗发呆。
浓雾渐渐淡了些,抬头就能够看见天空里比其他地方要明亮,但是并不刺眼的太阳。狐狸不知从哪里出现,看也不看容萧,径直离去。
“公子走罢。”殷乙轻道。
容萧将最后一口干粮塞进嘴里,起身拿过殷乙手里的背包背上,迈步。殷乙走在最后,经过那堆火时,随意扬一扬袖,“嘭”地一声,火堆霎时熄灭,只余青烟阵阵,混入雾中不见。
走出大概两个小时,雾气更淡,阳光的温度明显让人暖和起来。远远地,能看见南下的路上,人影渐渐密集,从偶尔一两个,到数十人,上百人,汇聚成一支队伍,朝着南方浩荡而下。许多人扶老携幼,还有人拖着自家的牛羊。人人脸上见不到笑容,有的愁云满布,有的麻木无神,有的带着伤,露出痛苦之色。
家园在身后,可惜再不能回头。
有孩子在哭,哭声凄厉,惹了容萧侧头。不远处。年轻的母亲坐在牛车上,怀里的孩子张大了嘴哭得伤心,哭得母亲也泪水涟涟,不住地低声抚慰,拿衣袖轻轻触碰孩子额头的青紫……容萧猛然别开眼,喉间梗阻得几乎不能喘气。
“上……公子,姑娘。”一个略带欣喜的声音响起,有人穿过人群凑到面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