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庙东轶事》作者:垂钓老人
书名拟为《庙东轶事》,从构思到初稿写完,大约历时四年之久,也可算是颇费苦心,煞耗时日,现已基本成形,共计约69万余字,分32章,竭力以现实主义笔法再现我年青时期所生活的那个年代的社会风貌,诉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约半个世纪)我们村子所发生的那些是是非非。书中所涉猎的那些事情不是历史,但在我来说,也全都是些以前曾深深打动过我心扉,使我感慨万端,得以明理喻世,且刻骨铭心,至死难以忘怀的情节。我用小说的形式把它写出来,希冀让看我小说的人得以了解。
第一章 庙会情缘(上)
举世文明的西岳华山,它的脚下有座西岳庙,号称天下五岳第一庙。这庙据说汉代就有,只是不叫西岳庙,而是叫做雪映宫。传说那是在偶然一次铺天盖地的大雪过后,原野到处一片银白。早晨,就在这银白的雪地里,人们发现不知从什么地方跑来一只白鹿,绕着这个地方跑了一圈。这一圈圈住的地方,正好在华山和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处的连线上。有个世外高人见此情形,说这是华山神少昊显灵。人们于是相信,就按着白鹿跑过的脚印筑起一道围墙,盖起了青堂瓦舍,取名为雪映宫。并在雪映宫通往华山的道路两旁栽植了两行郁郁葱葱的柏树,希望它万古长青,与世长存,鉴证历史。后来,历代帝王都大兴祭奠名山大川之风,想以之乞求上苍风调雨顺、福佑万民。华山自然也被列入帝王所祭名山之列,雪映宫随之就应运改建成了帝王祭奠西岳华山落脚下榻之所,更名为西岳庙。至此西岳庙就成了帝王祭山封禅的一座行宫。这样以后,西岳庙的每次修建也就理所当然地模仿帝王宫殿的布局、格式修建起来,什么寝宫、灏灵殿、御书房、金水桥、午门、五凤楼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应有尽有。随着年代的久远,庙里栽植的那些柏树也越长越雄伟,越长越苍劲,遮天蔽日,气势非凡;又随着一次次的扩建,西岳庙琼楼玉宇,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美轮美奂,让人一进庙就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庄严肃穆、神秘莫测之感,敬畏之情自不待言。只可惜人们为帝王修建了一座这样华丽典雅的住所,而历代帝王却从未亲自到西岳庙来进过香,下过榻,更不要说是祭奠华山了。每次祭山封禅,帝王们大都不辞劳苦、不远前千里、舍近求远,去泰山一行。总认为泰山是五岳之尊,不可不祭,而轮到祭华山了,就说不来为什么,而大多只派一名太监来替代皇帝行事。这不免让人在有点兴致索然之余,同时又想为华山鸣不平。不过华山神却是无比宽宏大度的,他不仅并不以此问罪,而且仍然恪尽职守,护佑黎民,赐福百姓,非常灵验。
据说皇帝中只有唐玄宗李隆基来过一次华阴,就梦见了华山神前来热情迎驾。为了昭示神明,唐玄宗就在西岳庙里就修建了一座石碑。这石碑高达十七余米,人称天下第一碑。黄巢起义,带兵进入关中,为显示其反唐的坚定性,就放火焚烧这座石碑的碑楼,瞬息西岳庙内浓烟滚滚,烈焰冲天,人不可救。就在这大火眼看就要殃及整个西岳庙、可怜一炬将成焦土的十分危急时刻,天空突然从华山上风驰电掣地涌来了一朵乌云,俄顷布满西岳庙上空。周围天空还是一片蓝天,而西岳庙却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作,眨眼工夫,平地就积水三尺,长涧河惊涛骇浪。这场大雨顷刻间就浇灭了燃烧西岳庙碑楼的熊熊大火。西岳庙在遭了一场虚惊后却得以幸免,安然无恙,但唐玄宗李隆基在西岳庙内所建的那座天下第一碑却由于火烧温度骤然增高,紧接着又暴雨急剧浇灌浸击,温度突降,热涨冷缩,铮的一声巨响,给炸裂开来,成为碎块了-----直到现在,残迹尚存,上面有字依稀可辨。
又传说明朝年间在关中发生了一次特大地震,死人之多史无前例。要说这事,确实还有点儿怪,当时震中就在离华山不远的华县莲花寺。而莲花寺西边离震中尚远的临潼骊山一带,房屋建筑因震波冲击,几乎都全部倒塌,无一幸存,然而莲花寺东面离震中很近的华山一带,房屋建筑却毛发无损,依然如故。人们都说这是华山神显灵,在庇佑着的,黎民百姓才得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随着时间的星转斗移,关于华山、西岳庙神明灵验的传说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奇,同时也越来越优美动人。人们把那些奇闻轶事你传我,我传你,传来传去,传得有有根有梢、鼻子有眼,甚至把一些明明是无稽之谈的事情也说得比真的还真,有口皆碑,不由你不信。其中传遍九州,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那“劈山救母”一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