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页)
气。盖以血为营。血之气为营气也。此章论行于脉中之营气。出于气街。与卫气相将而行。
故篇名卫气。曰阴阳相随。外内相贯。血气之生始出入。阴阳离合。头绪纷纭。学人当于全经内细心穷究。庶可以无惑矣。
岐伯曰。博哉圣帝之论。臣请尽意悉言之。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标在两络命门。命门者目也。足少阳之本。在窍阴之间。标在窗笼之前。窗笼者耳也。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上三寸中。标在背俞与舌下两脉也。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所。标在背俞也。足阳明之本。在厉兑。标在人迎颊挟颃颡也。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标在背俞与舌本也。
此分别十二经脉之本。出于手足之腕踝。其标在于胸腹头气之街。标者。犹树之梢杪。杪绝而出于络外之径路也。本者。犹木之根干。经脉之血气。从此而出也。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其标在于两目。而出于头气之街。夫气在头者。止之于脑。两目之脉入于脑。而绝于内也。足少阳之本。在足窍阴之间。其标在耳窗笼之前。而出于头气之街。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上三寸中。其标在于背俞。
与舌下之两脉。而出于胸气之街。盖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俞。谓络脉之循于胸者。或绝于膺胸之间。
或行至背俞而始绝也。根结篇曰。少阴结于廉泉。舌下两脉。廉泉玉英也。盖少阴主先天之精气。及受藏水谷之精。故从本经之络脉。而出于胸气之街。复从任脉而上出于廉泉。从冲脉而下出于胫气之街。少阴为水脏。而富于精血者也。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所。标在背俞。而出于胸气之街。足阳明之本。在足之厉兑。标在人迎颊挟颃颡。而出于头气之街。颃颡者。鼻之上窍。以收洞涕者也。
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标在背俞与舌本。而出于胸气之街。盖三阳之经。上循于头。是以络脉亦上出于头而始绝。三阴之脉。止于膺胸之间。故络脉亦至膺与背俞而止。按此章与根结篇大义相同。而各有分别。根结篇论三阴三阳之开阖枢。此章论十二络脉之标本出入。倪氏曰。开阖枢者。
三阴三阳之气也。入于脉中为阖。出于肤表为开。出入于皮肤经脉之外内为枢。此论气而及于脉络也。
此章论血气出入于十二经脉之中。以合三阴三阳之气。故曰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而不言脏腑之经脉。此论络脉而及于气也。盖血气之行于肤表者。应六气之司天在泉。营运于地之外。肤表之气血。溜注于脉中。应天泉之复通贯于地内。五营运篇之所谓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
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也。十二经脉。应经水之流行于地中。经脉之血气。从络脉而出于肤表犹经水之从支流而注于海。海之云气。复上通于天。是以论阴阳六气。不离乎经脉。论十二经脉不离乎阴阳。人与天地参也。
手太阳之本。在外踝之后。标在命门之上一寸也。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二寸。
标在耳后上角下外 也。手阳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别阳。标在颜下合钳上也。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内动也。手少阴之本。在锐骨之端。标在背俞也。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
标在腋下下三寸也。
手太阳之本。在外踝之后。标在命门之上一寸。而出于头气之街。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二寸。标在耳后上角下外 。而出于头气之街。手阳明之本。在肘骨上至别阳。标在颜下合钳上。而出于头气之街。钳上者。耳上也。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内之动处。而出于胸气之街。手少阴之本。在锐骨之端。标在背俞。而出于胸气之街。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标在腋下三寸。而出于胸气之街。按十二经脉之终始。出于井。溜于荥。注于输。行于经。入于合。而内属于脏腑。此脏腑之十二经脉也。十二络脉之本标。乃经脉之支别。故曰此气之大络也。络绝则径通。盖血气从络脉之起处为本。尽处为标。而出于气街也。然支络乃经脉之分派。故曰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三寸中。盖以本支所分之处为本。而不定在于经俞之穴会也。至于标在头气之街者。止之于脑。如太阳之在目内。少阳之在耳中。阳明之在颃颡。乃三阳之络脉。绝于头脑之中。亦非头面之穴会也。经脉之内属脏腑。外络形身。应神机之出入。血气之从络脉出于气街。
营运于肤表。应精气之降升。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曰亭亭淳淳。孰能穷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