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3/4 页)
。左指执骨。右手循之。无与肉果。泻欲端以正。补必闭肤。辅针导气。邪得淫 。真气得居。
此论刺血脉而当养其真气也。真气者。所受于天。无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纵舍者。迎随也。无与肉果者。刺脉无伤肉也。
黄帝曰。 皮开腠理奈何。岐伯曰。因其分肉。左别其肤。微纳而徐端之。适神不散。邪气得去。
此论刺皮肤而当养其神气也。神气者。两精相抟之所生。两神者。天乙之精。后天水谷之精也。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有八虚。各何以候。岐伯答曰。以候五脏。黄帝曰。候之奈何。岐伯曰。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 。
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经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病挛也。
此言五脏之血气。从机关之虚。出于肤表。与营卫宗气之相合也。九针章曰。节之交。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两肘两腋两髀两 。乃关节交会之处。心脏之神气。从此而出。如五脏有邪。则气留于此。
而不得布散矣。真气之所过谓五脏之经脉。各从此而经过。邪气住留。则伤经络。谓邪在于皮肤留而不去。则伤经络矣。此言机关之室。在于骨节之交。五脏之血气。从此而出于分肉皮肤。不涉于血脉也。故五脏有邪。则气留于此。如外感于邪气。恶血留滞于此。则骨节机关。不得屈伸而病挛也。按本篇论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而宗气贯心脉而行于脉中。从手太阴而行于脉外。卫气日行于皮肤分肉。夜行于五脏之阴。而五脏之气。又从机关之虚。外出于肤表。此形身脏腑之气。游行于外内。而交相出入者也。至于皮肤经脉之血气。屈折于外内之间。出入于本标之处。皆假邪客。以明正气之流行。乃修身治民之大张本也。
卷九
通天第七十二
属性:黄帝问于少师曰。余尝闻人有阴阳。何谓阴人。何谓阳人。少师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也。而略言耳。口弗能遍明也。黄帝曰。愿略闻其意。有贤人圣人。心能备而行之乎。少师曰。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
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
一阴一阳者。始生之两仪。应阴阳和平之人也。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应所生之四象也。人秉天地之气而生。成此形气。是以阴阳二十五人章。论地之五行。以生此形。故论五音之形。此论人合天之阴阳四象。故篇名通天。而论人之态也。
黄帝曰。其不等者。可得闻乎。少师曰。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心和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此太阴之人也。(内叶讷恶去声)
赵庭霞曰。太阴之人。太偏于阴矣。其人阴险。故贪而不仁。阴内而阳外。故好内而恶出。湛湛。
清洁貌。下齐。谦
下整齐。足恭之态也。心和而不发。阴柔之性也。不务于时者。不通时务也。动而后之者。见人之举动。而后随之。柔顺之态也。
少阴之人。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好伤好害。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疾而无恩。
此少阴之人也。(好俱去声)
赵氏曰。少阴之人。少偏于阴。故小贪。然阴险之性。局量褊浅。故常好贼害之心。利人之失。
而忌人之得也。
太阳之人。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野。举措罔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事虽败而无常悔。此太阳之人也。
赵氏曰。于于。自足貌。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言大不惭。无必为之志也。志发于四野者。放旷而肆志也。举措罔顾是非者。恣意妄行。颠倒从违也。自用者。言不式古。行不遵先也。虽败而无常悔者。阳刚而矫强也。阳在外。故偏阳之人。好夸张于外。而无内之实行也。
少阳之人。是谛好自贵。有小小官。则高自宜。好为外交而不内附。此少阳之人也。
赵氏曰。是谛好自贵者。好自审为贵也。有小官则高者。妄自尊高也。好外交而不内附者。阳性之外务也。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惋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而不治。是谓至治。
赵氏曰。居处安静者。恬 虚无也。无为惧惧。无为欣欣者。心安而不惧。志闲而少欲也。惋然从物。或与不争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