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页)
量集结兵力显然有将第八集团军赶出朝鲜的能力,我们将 指示你开始向日本撤退。
那意思很明白,要麦氏打得嬴则打,打不赢要早退。 被激火的麦克阿瑟还从未遭受如此的败绩,声言这种结果将 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的失败。美国似乎没有人理他了,而台北的蒋 介石还在含情脉脉,又给他打来了电报,希望担负起“救亡”的 重任,第五十二军随时能开拔朝鲜。固执的麦克阿瑟再次向参谋 长联席会议提出让蒋介石出兵。并且主张美国应就力所能及的范 围对中国大陆采取报复措施。其中包括:封锁中国大陆海岸线和 从台湾国民党部队取得增援,加强美军在朝鲜的力量。随后,麦 克阿瑟特邀国民党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何应钦到东京会谈,策划 利用国民党军的问题。
然而到新年开始之际,入朝美军已败至“三七线”地区。眼看美军真的要被赶下海了。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麦克阿瑟的主张 将意味着战争进一步升级,甚至会酿成第三次世界大战。因此, 参谋长联席会议答复麦克阿瑟:报复性措施已作了慎重考虑并将 继续予以考虑。采取这种措施必须考虑多种利害关系。无论如何 “不能同意从国民党中国在福摩萨的守卫部队中取得增援朝鲜的 兵力,这是由于考虑到他们不可能对朝鲜战争的结果起决定性的 作用,而在另一些地方倒很可能有较大的用处。目前首先应该坚 守已有阵地并重创中共军队。”
后来美军开始反击,取得一些进展。美国最高决策者又认 为,在战局已有好转的情况下,无台湾出兵的必要,坚持拒绝蒋 介石的要求。蒋介石几度要求派兵驰援南朝鲜之事已成了过眼烟 云。但是,到了 1952年5月,在美军远东总司令兼“联合国军” 总司令李奇微调往欧洲,克拉克到东京上任不久,又刮起了一阵 要从台湾调一个军去朝鲜战场替换美军的风。于是,数不清是第 几次从台湾调五十二军去朝鲜的计划又在东京、台北、华盛顿之 间热烈地讨论起来了。克拉克由意大利调到东京后,发现在苏联 虎视眈眈之下,日本的防务纸一样地薄,除了 7。5万警察外,竟 无一营美国的地面部队。他非常吃惊,遂向五角大楼和白宫建 议:从台湾抽一个军到朝鲜战场,以便从朝鲜战场抽出三个师的 美军去防守日本。他满以为这项建议能获得通过,遂同时电告蒋 介石预作准备。碰了几次壁之后,蒋介石也知道,只要杜鲁门还 在白宫,艾奇逊还当国务卿,从台湾派军队去南朝鲜的事就永远 无法实现。死马当活马医,他还是配合克拉克的行动,叫孙立人 进行准备。到了6月下旬,艾奇逊又顶住了五角大楼和国会的压 力,再一次使杜鲁门拒绝了克拉克的建议。克拉克深怀歉意致电 蒋介石,请其撤销五十二军支援南朝鲜的安排。
1952年11月5日,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第34届总统。他想 实现自己竞选时的许诺,要体面地结束朝鲜战争。在就职前,他秘密飞往朝鲜。途中,布莱德雷向他汇报了克拉克制定的“胜利 计划”。此计划企图通过严厉的军事打击,迫使中共军队屈服; 提出对中国大陆实施海上封锁和空中轰炸,让第八集团军推进到 朝鲜平壤至元山一线的蜂腰部。为完成这一地面作战,至少需要 增加八个师的兵力。克拉克仍打算使用国民党军来弥补兵力上的 不足。而参谋长联席会议感到这个计划仍带着麦克阿瑟的味道, 遂将计划束之高阁。当艾森豪威尔征询看法时,布莱德雷仍反对 在朝鲜使用蒋军。艾森豪威尔听后对整个计划未置可否,但明确 说他也反对在朝鲜使用蒋军。
蒋介石的名声也实在是太臭了。
美国从骨子里不相信蒋介石能在朝鲜有所作为。美国人说: 一个看不住自己家园的人,还能去帮别人赶走虎豹?
但美国政府决策的深层原因却不是这个。他们至少在三个方 面予以关注。这就是:(一)国民党出兵朝鲜很可能引发美国与 中国的全面战争,减少美国可调往欧洲的军事力量,甚至造成美 苏在亚洲的直接对抗;(二)国民党出兵朝鲜必然造成美国与盟 国的分裂,甚至导致欧洲集体防务解体:(三)国民党出兵朝鲜 有可能导致台湾陷落,危及美国西太平洋防御体系。
蒋介石屡次做起重返大陆的梦,其实内心空虚得很。“反攻 大陆”的口号是不能不喊的,可如何反攻,他比谁都清楚:退守 台湾的陆军兵力不过30万人,又没有后备兵源;而解放军仅华 东军区的兵力就有100万之众,后备兵力更不待言。所以嘴里喊 着,心里却在打鼓。能在台湾先站住脚跟,实在是当务之急。 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