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鲜血飞溅(第1/2 页)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契丹将士们和中原大军的将领们都在为战斗做着最后的准备。两军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剧情跌宕起伏,似乎暗示着更加激烈的战斗即将到来。契丹将领萧延宗坐在临时建立的指挥帐篷中,他紧皱着眉头,沉思着接下来的战略。 萧延宗是契丹军队中首屈一指的武将,他精明强干,深知此次与中原大军的战斗的重要性。他知道中原大军背后隐约有着后秦朝的支持,他们既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又有雄厚的资源,契丹军队面临的压力不可小觑。 “将军,我们是否应该考虑调整阵型?”身旁的副官小声问道。 萧延宗抬起头,看着副官,缓缓开口:“是的,我们必须调整阵型,才能更好地应对中原大军的攻势。让我想想看,我们可以在山脚处设立重兵,以抵挡中原大军的进攻。再召集精锐部队,突袭他们的侧翼,使其进退两难。” 副官听完,低头思索片刻,点了点头:“将军明白,这个计策可行。我会立刻将计划传达给各部队。” 几天后,契丹军队按照萧延宗的计划进行了重新部署。山脚处设立了稳固的防线,密密麻麻的士兵站在那里,等待着中原大军的到来。而在萧延宗的指挥下,数千契丹战士悄悄地绕到了中原大军的侧翼。 黎明时分,战场上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中原大军开始展开进攻,他们发出震天的怒吼声,汹涌向契丹军队的阵地。同一时间,契丹战士们也迅速发动了侧翼突袭,向中原大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势。 战场上瞬间陷入混乱,双方鲜血飞溅,激战如火。契丹军队充分利用地形优势,竭力抵挡中原大军的冲击。而中原大军则不甘示弱,毅然冲入契丹军队的防线,展开激烈的肉搏战。 战斗进行到中途,契丹军队的情况看似有些不妙,他们渐渐被中原大军压制。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势,契丹将领们临危不惧,指挥士兵们奋力抵抗。 就在此时,突然从契丹军队的阵地后方传来了一声巨响。众人转头望去,只见一支援军纵横驰来,指挥官柳飞雄威凛地坐在马上,手持长枪,迅速加入战斗。 柳飞雄是契丹军队中最年轻的将领之一,他年轻而又勇敢。他带领援军紧急赶到战场,打破了中原大军的围困,契丹军队的士气顿时大涨。 在柳飞雄的带领下,契丹军队重新展开了反攻。战斗越发激烈,双方你来我往,厮杀不休。契丹将领萧延宗紧盯着战场,心中焦急地思考着应对之策。 就在他沉思之际,一块巨大的岩石从天而降,砸在他身边,溅起一片灰尘。萧延宗脸色凝重,意识到这是中原大军故意破坏周围环境的战术手段。 他立刻调整了战术,让契丹军队将战场重心迅速移至平原地带。中原大军的围困失去了效果,契丹军队脱困,形成了新的阵列。 来到战场的契丹援军面对中原大军的突击,勇猛作战,斩杀敌军,给予了中原大军沉重的打击。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整片战场。 双方搏杀到日暮时分,中原大军渐渐败退, 乱世中的战场,蕴含着无尽的生死搏杀。身处其中的将士们已经奋战数小时,嗓子沙哑,体力透支至极。天色渐黑,寒风呼啸,不停地刺入他们疲惫的身体。鲜血染红了战场,尸体布满了大地,场面残酷而悲壮。 中原大军的将领杨若风站在高地上,俯瞰着战场,心中充满了无力和挫败感。他原本是中原最顶尖的统率之一,但在契丹军的围攻下,却束手无策。他知道,他们已经无法扭转战局。 “大人,我们该怎么办?”杨若风身边的亲信骑兵刘炎焦急地问道。 杨若风沉默片刻,看着眼前伤痕累累的战士们,他们拼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继续奋战在血泊之中。他心如刀割,却无能为力。这是他第一次感到如此的无力,他不禁悔恨起自己在战前的欠考虑。 “退兵!”杨若风痛下决心,转身对众将领下令道,“我们已经无力与契丹军作战了,现在只能尽快撤退,保住剩余的士兵和资源。” 众将领闻言纷纷惊愕,但他们知道这已经是最后的手段了。“将士们,听令!立即撤退!”他们纷纷发号施令,命令士兵们放弃战斗,开始有序的撤退。 就在撤退进行的过程中,契丹军的追踪者突然出现,将大军包围。杨若风皱起眉头,他们的撤退已经暴露,再也无法逃脱了。 “大人,现在该怎么办?”一名将领焦急地问道。 杨若风冷静下来,思索着下一步的对策。在生死关头,他深深明白只有运筹帷幄才能扭转战局。“我们在此设伏,诱敌深入,待机发动反击。”杨若风下令道。 将士们闻言纷纷投来惊异的目光,但他们对杨若风的信任使得他们没有质疑,相信这位统率有着足够的底气。 夜幕渐渐降临,整个战场陷入黑暗。契丹军看到中原大军的撤退,产生了轻敌之心,他们不断加速行军,意欲将中原大军全部歼灭。 正当契丹军进入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