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1/4 页)
美、苏的主要争夺重点仍然是欧洲,他们的战略重点仍然在欧洲,无论从投资情况和战略地位上看,都是这样。
他们目前真正想捞一把的地方是中东,控制中东石油资源,成为美、苏矛盾斗争的焦点。
对中国,他们都在搞声东击西战略。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碰了钉子,越南战争又被拖得精疲力尽。
再要想进攻中国,它是要认真考虑的,我看可能性不大。
美国在远东搞了许多桥头堡,但它主要还是要巩固西欧。
苏联搞珍宝岛事件,也是声东击西,目的是为了巩固东欧。
苏军武器装备好,但士气不行,过去靠喊斯大林万岁,就冲,现在它靠什么来鼓动部队。
目前,美、苏都叫得很厉害。
都摆出把火往中国引的架势,实际上目标是搞好欧洲。
因此,现在马上爆发针对中国的大战,条件不成熟,要大打,他们困难都太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不要失去警惕性,否则他们发起疯来不好办;一方面又不要迷失方向,被他们的现象所迷惑,乱了我们的阵脚;再一方面就是要争取同盟军,哪怕是间接的也好。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节邯郸之行和上庐山(1)
1969年10月17日,林彪发出了《关于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紧急指示》。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朱德、刘伯承、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被以战备疏散的名义,奉命离开北京去外地。
奉命离京的人员名单,去外地的时间、地点,是17日晚上在首都体育馆一次体育表演晚会后,在会场休息室里宣布的。
当天,聂荣臻因为去化工三厂回来得比较晚,又觉得很累,没有出席这次晚会。
第二天,叶剑英在电话上对聂荣臻说,周总理昨晚宣布,中央决定,为了战备,要把我们这些老同志疏散去外地,我去长沙,你准备去郑州,要求20日前离开北京。
后来,聂荣臻一打听,得知徐向前去开封,陈毅去石家庄,刘伯承去武汉,朱德去广州。
他说:几位老帅在京广线上一字摆开,有个打仗的架势。
但他又困惑地对秘书说:7月份4位老帅刚写了报告,认为大仗一时打不起来,毛主席、周总理他们对这个意见是肯定的,怎么突然要紧急战备疏散?20日,苏联代表要来北京谈判中苏边界问题,难以想象苏方会借此机会搞突然袭击。
但既然是中央的决定,那就做行动准备吧。
18日,聂荣臻在电话上向周恩来报告:剑英通知我,战备疏散去的地方是郑州。
我对那里的地形不熟,既然是准备打仗,还是去河北省好,过去在那里打了十多年仗,各方面情况熟,真要打起仗来,还可以起点顾问作用。
第二天,周恩来答复,聂荣臻改去河北省邯郸市。
尽管聂荣臻不相信会发生针对中国的大战,但他还是认真做了打仗的准备,随身带了战争时用过的马褡子、煤油灯、蜡烛等应急用的物资。
因为张瑞华、聂力去了外地五七干校,丁衡高分配到某地山沟里工作,他只带上孙女和3名工作人员,于10月22日到了河北省南部城市邯郸,住在市委交际处一号楼。
聂荣臻在邯郸最关心的是战备问题,他多次听取驻军领导汇报战备情况。
在他的房间里挂了一张大地图,标明邯郸地区的驻军、民兵的驻地和兵力等情况。
他对邯郸军分区和驻军某师的领导说:“战争一来,粮食、被服、武器装备不要集中放在仓库里,要尽快分散到各地,以便打起仗来就地取给,现在就要制定疏散计划。”
尽管邯郸地区只有驻军1个师,大量的是民兵和少量地方武装,但他就战争一来,部队和民兵应如何组织,如何部署,如何机动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并整理成文字,一式几份,分送给当地党、政、军负责人。
聂荣臻很关心当地农业生产的先进典型成安县何横城大队,多次去参观访问,总结他们科学种田的经验。
12月19日,他写信给当时的河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李雪峰。
信中说:“趁三秋未完,首先走访了何横城生产大队,我认为很值得学习,现将我看到的,大队的同志们说的,以及阅读他们过去的各种经验总结所得,简述如下,请阅后转报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