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首称臣,又公认他是“大王”了?是老谭的玩意儿真的压服了这一伙人,还是另有复杂的内情?
黄楚九也把这事同他的一些“幕友”讨论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老谭的玩意儿也确实是好,但主要的原因是戏馆这碗饭不好吃,也轮不到你黄楚九来吃,何况你黄楚九还想窥视“霸主”的地位,更是谈也不要谈起。所以也有业中人为李本初撑腰,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目的是弄点颜色给你黄楚九看看,识相些,最好还是滚回去卖你的“艾罗补脑汁”吧!
黄楚九嘴上没有明说,心里想的是:我黄某人可不会这样胆小怕事,一记耳光就把我打出了娱乐业,只怕办不到,不信,等着瞧,我要另出“奇兵”。
这几年黄楚九已养成这样的生活习惯,只要这天下午没有特别重要的事要在写字间处理,或者有别的非去不可的地方,他总约几个朋友到茶楼喝茶。
黄楚九家里有的是好茶叶,所以偏喜欢到这人流混杂的茶楼上来,就是在这里和朋友聊天,更加没有拘束。朋友有和黄楚九一道来一道去的;也有特地找到这里和黄楚九谈事情的。张三李四,川流不息。
大马路和四马路一带有好几爿茶楼,黄楚九都去光顾过。近来常去的是大马路浙江路口的五云日升楼,离新新舞台很近,斜对过便是。五云日升楼从老板到伙计都对这位黄大老板非常恭敬。因黄老板一来,连带地也会有别的茶客跟着来了。
楼上临窗的那两只红木八仙桌,等于是黄楚九的专座。为此特地换了新的藤椅子,茶叶是到杭州去买的上好品级,茶钱都不多收。黄楚九自然心里有数。他并不每天付茶钱,而是隔一段日子命茶楼的人到新新舞台账房间来收,说多少给多少,从不过问细账,额外的小账也给得多。黄楚九每天只要一踏进茶楼的门,伙计们便弯着腰叫“黄先生”,从楼下要一路叫到楼上。
黄楚九这一阵的心情不是最好,但一到茶楼,精神马上便松弛下来,跟朋友们有说有笑的。
这一天,黄楚九吃了一会茶,要起来活动活动身子,便推开临街的长窗,站到外面过道(内阳台)上来,凭栏向下眺望。有两个朋友跟着出来,站在他的身边。
黄楚九望着楼下马路上熙熙攘攘的行人,有好一会,似在沉思
十一、想点新花样
忽然,黄楚九感叹道:
“上海有这么多的人,只要每人能到我们戏馆里来一次,生意也就非常可观啦!”
这话,流传着好几种说法。一、“上海有这么多的人,我只要在每个人头上赚一块钱,就能发大财了。”二、是在他创办的“楼外楼”游艺场开张后说的:“上海有这么多的人,只要每人能来白相一次楼外楼,收益也就不得了啦!”
一并记录在这里,以供参考。
当时,与黄楚九一道凭栏眺望的两个朋友,一个就是“海上漱石生”孙玉声。他已经非常了解黄楚九的脾气。黄楚九此刻的感叹,孙玉声马上就猜到老板是急于想从李本初这桩风波中摆脱出来,在娱乐业再创名声的意思。他一时也不知如何接黄楚九的“话茬”为好,只是有意无意地咕哝一句:“是啊,就是要想点新花样。”
“新花样!什么新花样?你倒说说看。”黄楚九马上紧盯住问下去。
孙玉声一笑,说:“现在我可说不出,你让我再想想好不好?”
第二天,他们又到日升楼来吃茶,孙玉声已经想好,把“新花样”说了出来。原来孙玉声曾到日本留过学,看到东京、大阪这些城市的几家百货商店,在几层楼高的顶层,都有“屋顶花园”的设置,因此吸引了不少顾客。
“屋顶花园?难道在楼顶上栽花种树不成?”黄楚九问。
“也不过是摆些盆花和盆景,但布置得疏密有致,也很引人入胜。同时又辟些茶座、画廊、音乐厅等地,顾客来买东西,便有地方可以歇脚,还有地方消遣,实在想得很周到。”孙玉声回说。
黄楚九听得兴趣大增,说:“这个好办,我们把新新舞台的屋顶改建一下,摆上几盆花,也就是屋顶花园了。但是,我们不开屋顶花园则已,要开,最好里面的花样经比日本人还要多些。”
孙玉声说:“黄先生的高见。要吸引上海人,就是要花样多,还要花样新。”
黄楚九听得拍案叫好:“对,对,花样新、新花样,上海人来了第一次,还要来第二次,第三次”
新新舞台辟屋顶花园的事,就这样在谈笑之间决定了。
但是,真的一上手筹办,把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