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冈谌绱似坡�豢暗拇�∩瞎ぷ鳌U庑┦だ�值拇�湟呀�20年,美方正准备淘汰,当废铁处理,现 在不如做顺水人情,弥补董氏当年之损失。 董浩云顺手捡了个热煎堆,喜出望外。董氏将这12艘胜利轮漆上金山 梅花标志,编成“香港系列”:香港代表、香港生产、香港出口,等等,加 入至欧美的定期航线。
… 页面 8…
船务专家董浩云自然深知这批船的缺陷,耗油率高。可那时油价便宜, 苏伊士运河封锁后,上涨的运费足以弥补多耗的油料。船上设施简陋,可 香港船员,不但对低薪毫无怨言,还特别能吃苦。胜利轮的餐室、舱室的 内装修及器具,均是美式的,在香港船员看来,已是相当奢侈舒适了。 这批船,董氏到70年代才逐步淘汰。 10年之间赚的盈利,足够买数十艘同等吨位的新船。由于董氏在世界 航运界口碑很好,60年代末,董氏又顺手捡了个热煎堆——西德把一批内 燃机双轴客货轮廉价卖给香港金山 (具体数不详,董氏忌讳别人说他专捡 二手船,讳莫加深)。 这批船建干50年代,1。4万吨级。由于西德海员工薪扶摇直上,西德 航运普遍实行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德方的条件是:金山购入这批船不能走 欧洲航线——以免对西德船商构成威胁。董氏信守诺言,将这批船纳入“东 方系列”:东方学士、 东方艺人等,加入远东太平洋航线。 船王易冠 董浩云对航运业的贡献、或许不在于他建了庞大的船队,而是他对航 运业开拓性的举措。 董浩云是亚洲航运业最先迈进货柜 (集装箱)化的先驱。 1969年,董氏创造性地将7艘旧散装胜利型货轮,改成货柜船 (注: 货柜须全部放置于甲板上,重心不稳,董氏在舱底放重物以求平衡)。次年, 注册东方海外货拒航运公司(简称东方海外),开办全船货柜业务,定期航 行美国西海岸。随后,董氏在日本汀造7艘高速货柜轮。董浩云对航运新 科技兴趣浓郁,目光独到,作风果敢。当时美国华裔学者卡保奇 (英文译 名,中文名不详)设计出半潜式船型,半潜式只通过实验室船池试验,而 无船厂建造、船东使用先例。董氏大胆采用卡保奇半潜式,交日本佐世保 船厂建造1。2万吨级的多功能客货船,取名东方皇后号 (1966年)。 东方皇后试航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不仅比传统船型的船早两三天航 抵美国西海岸,还减少油耗30%。由于东方皇后的成功,卡保奇船型引起 世界航运界的重视,不少船东纷纷订造卡保奇船型的船。 董浩云在订造的太平洋光荣号上,在烟囱装有大容量锅炉,利用烟囱 400度高温的废气做锅炉燃源,产生大量蒸汽带动发电机。电力可供航行 时油泵、水泵及生活用电。该轮航行,每24小时省柴油2。5吨。 1966年,董浩云一气在日本订造6艘22。7万吨级油轮, 油轮采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最新研制的“重热”装置,这种超大型油 轮又获得低耗油的满意效果。6艘油轮分别取名为:维运、维动、维产、 维生、维力、维量。将船名后一个字连缀起来,便是一句口号:“运动产生 力量”。 1974年,东方海外巨型货柜船“香港货柜”下水,该船采用大口径低 速柴油机,造价虽高,耗油特省,另配有人造卫星导航装置。 董浩云是航运业进入巨型油轮时代的领潮人。 1958年,他向日本船厂订造第一般油轮大西洋信心号,交美国钢铁公 司长期租用。到1959年,他的另一艘东方巨人号油轮下水,该轮载重7万
… 页面 9…
吨,是世界通用油轮的两倍。董氏拥有的油轮总吨位,与当时希腊著名船 王奥纳西斯的油轮总吨位相同。 1980年《大英年鉴》载人东方巨人号:“这是亚洲人建造及拥有的最 大一艘船舶,甚至船员、管理、机器装置等,也都由亚洲人一手包办。” 1980年12月19日,海上巨人号在日本下水,它以载重56。5万吨级 摘取世界最大油轮桂冠,轰动全球航运界。迄今,仍是世界最大超级巨型 油轮。 香港的老一代船王为许爱周。 从40年代未初起,上海船东纷纷抢滩香港,群雄闹海,其势汹涌。 1957年,老船王许爱周弃舟登陆,成立中建企业公司,全面进军房地 产。川昌航业仍在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