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2/4 页)
下冯翊县!”
盛彦师只是冷冷一笑,他上前一步,道:“唐公,我什么也不带,只凭着一张嘴,就能说服冯翊郡太守,倒戈而降!”
孙华被盛彦师抢白,他脸色一变,气的全身哆嗦。说不出话来。
李渊一抬手,道:“两位稍安勿躁。”他略略沉吟,知道必须要安抚这两人,他们之中,盛彦师代表着旧隋的官员,而孙华却代表着各地的反贼,必须要做出一个合理的分配,不能过于的偏袒某人,尤其是在这个关键时刻。
想到此,李渊缓缓说道:“两位斗志昂扬,是义军之福,我听说冯翊县有不少粮食,如果能和平拿下,是我军幸运。”
“这一次,冯翊县就由盛总管去说服!”李渊缓缓的说道。
盛彦师心中一喜,冷哼一声,抬起头,斜睨了孙华一眼,孙华正要说话,这时,李渊又缓缓开口。
“下邽县地处冯翊郡西南,与京兆郡相接,紧扼渭水,与渭南隔水相望,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欲进兵大兴,必先拿下此地,孙太守,我给你五千兵马,可速速进兵,拿下此地!”
孙华心中一喜,瞧了一眼不再得意洋洋的盛彦师,道:“唐公放心,卑职一定拿下下邽!”
第八十八章 谁偷袭谁?(下)
时间匆匆而过,在经历了上午的惊魂,李世民和侯君集在军营中各自裹伤,心中各自有着后悔的一幕,为了及时了解敌军的情况,两人都派出了斥候,打探着对手情况,随时准备一场大战。
而在华阴县的刘文静则陷入了思考之中,他在想怎么办?如今的情况,已经说明了李孝常很犹豫了,要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李孝常投奔唐公,进而献出永丰仓?
与此同时,躲在司竹园的李秀宁已经得到了消息,隋军撤走了,在鄠县只留下了数千士兵。这出乎李秀宁的预料,他本来以为隋军会追杀到司竹园的。
此时留守鄠县的士兵不多,能不能想办法拿回鄠县呢?但随后传回来的消息,让李秀宁心如死灰,杨侑采用分化、吸收的招数,她的数万军队已经所剩无几,可以说翻不起什么大浪了。
她感到一种耻辱,就像猫儿抓住了老鼠,不急于将它杀死,而是捧在掌心玩弄一样,李秀宁的心中升起了一丝寒意。她匆匆的召集了李仲文和受伤未愈的史万宝,商讨着事情。最后一致认定,隋军应该是有什么事情,这才不得不离开鄠县。
李仲文的猜测比较接近,他认为是李渊杀入了关中,使得杨侑不得不将战场移到了东边。不管怎样,杨侑将注意力移开,是好事,避免了李秀宁最后基地,司竹园的沦陷。
李秀宁也明白,他已经没有了兴风作浪的机会。经过思考,她决定派人打探消息,若是父亲真的进入了关中,她就带着众人赶去投奔,与大军汇合,再找杨侑报仇。
就在李秀宁做出决定的时候,王家寨中的柴绍似乎感受到什么,他皱着眉头苦思。整整一个白天,他几乎没有睡觉,坐在软榻上,反复思考着接下来怎么办,如何才能让大兴城的百姓恐慌,然后迫使杨侑撤兵鄠县?
此时他并不知道杨侑带着隋军主力回到了大兴城,而且已经发现了他这一支骑兵的存在。
想了很久,柴绍叹息几声,他在大隋做过宫廷侍卫,知道大兴城的防卫森严,并不是那么容易混进去的,这一次,恐怕讨不到多大的便宜。
几名亲兵在一旁,时不时的低着头,然后身子猛地一抖,又抬起头,左右看一眼,露出疲惫神色。柴绍看见,吩咐他们下去休息,养足体力。
他的身边,只剩下了一名亲兵,那人时不时上前,为柴绍续满热酪浆。香气腾腾的酪浆散发着香味,柴绍喝了,精神略微一振,他继续埋头苦思。
就在这个时候,大兴城中,五千步兵已经准备完毕,在杨侑的亲自率领下,准备赶赴王家寨。而在此之前,李靖已经带着一千骑兵,对王家寨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包抄。
天气阴冷,空气中有着让人发慌的气息,士兵们排成队列,在杨侑、张龙的带领下,朝着王家寨出发。杨侑特意赏给张龙一匹战马,老头喜滋滋的摸着健壮的战马,心中十分感慨。
他自从离开军队,转入大兴城中做了一个衙役,已经很多年没有骑过战马了。养一匹战马耗费的金钱、马粮太多,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负担的,他摸着战马,就像摸着自己的孩子,心中各种情绪交织。
他骑上战马之前,他以为自己已经忘记了怎么骑马,但在骑上战马之后,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在这一瞬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