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3 页)
、冉莘、陈本身、刘兴兰(女)等人。情报组需要能够打入国民党部队的人。伍修权与甘肃工委书记孙作宾商议,推荐了邓宝珊部队的一个连长王新潮。
王新潮思想进步,积极抗日,曾经带兵强迫定西县长释放关押的西路军战士,此时正要求到延安学习。伍修权先把王新潮派到西安,进国民党中央军校七分校军官班受训半年,这样,王新潮就算进入国民党军队的嫡系“黄埔军校”。而后,通过关系担任邓宝珊部队的新一军留守参谋。1939年9月,王新潮被吸收加入联共(苏联共产党),正式成为“联共情报组”成员,负责领导代号“烈士”的秘密电台,直接与莫斯科通报。
王新潮在邓宝珊部队人头很熟,到处交朋友,拉关系,搞到许多重要情报。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军事部署、河西国防工事计划、西北五省军事详图、西安城南军事地图,国民党陆军师以上部队编制表、团以上部队驻地表,国民党中统、军统、宪兵司令部警务处三大特务系统在兰州的分支机构及其活动,都被王新潮搞到。这些情报或是由王新潮交给八办再转给苏方,或是由王新潮的电台发给莫斯科再转给中共。
王新潮继俞鸣九之后担任“联共情报组”组长,一直坚持到第三次国内战争胜利。中方与苏方协商,将兰州“联共情报组”的中方人员移交给陕甘宁边区保安处,王新潮也成为边保一科科员。后来担任兰州市公安局第一副局长、甘肃省司法厅副厅长。
延安城边的小砬沟,靠近中央警卫团驻地的地方,有一个“农村工作部”的机构。这个部的部长叫吴德峰,副部长是帅孟奇。她由任弼时直接领导。农村工作部不是农业机构,而是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情报组织联系的机构。延安也有苏军情报组,就住在中共中央和中情部驻地枣园,对外用苏联新闻机构“塔斯社”的名义。
创建“联共情报组”的苏联驻兰州军事副代表孙平,俄文名字叫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被调到延安,担任苏军情报组组长。他是1942年5月来延安的,身份是塔斯社记者、共产国际联络员、苏军情报部情报员。当时在延安还有一个以伊万诺夫上校为首的苏军情报组,后来为了加强合作,苏联又派来了以基斯林科中将为首的各兵种混合情报组来延安。在苏军情报组离开后,孙平就留下来继续与中共合作。
孙平为人灵活,重视了解中国情况,与中共合作得比以前好些。苏方向来不大相信中共的情报质量,总是要求建立自己的情报网络。中情部尽管不大情愿,也有义务协助。1941年3月,苏军情报组在枣园后面的一个小山沟里,开设情报训练班。参加学习的中共党员被苏方人员告知:“组织决定你做苏联特务!”苏联专家尽管中国话说得流利,用词却不大讲究。那时“特务”是个贬义词,大多用于批评国民党,中国人哪有自称特务的?
苏联情报训练班的课程是联共党史、情报学、收发报技术、绘图、照相,全由外籍教员授课。三个月之后毕业,全体学员被派往东北搜集日军情报。
从延安到东北,要经过山西、河北,路途有国统区,有敌占区,不得不分散行动。
期间,经毛泽东同意,孙平开始同中共中央社会部联系,由社会部提供情报。此外还同八路军总部及副总参谋长叶剑英、作战部长李涛联系,同新华社长博古、西北局的高岗等中共各部委负责人联系,获得了不少的信息。
有资料显示,中央社会部一度想派人到东北和国际领导的情报组织取得联系。1938年,组织上准备派姚伦到东北工作。姚伦是东北人,1935年入党,1938年任山西临县县委书记,正在延安马列学院读书时,被调来当“苏联特务”。姚伦的目的地是大连,可是在雁北就卡住了。后来雁北军分区有个关系人,是从大同煤矿逃回来的工人曹兰池,了解敌占区情况,答应护送他们到大连。
这个曹兰池沿途吃喝玩乐,不像个工人,后来还拉拢同行的邢相生逃跑到敌占区找工作。姚伦同当地地委书记商议,决定将其逮捕。突击审讯,曹兰池承认是日军派来的奸细,而且与军分区的侦察科长、民运科长有联系。此案继续侦破,牵连到内部十几个人。姚伦等人因此错过去东北的时间,也就返回延安了。
共产国际、苏共、苏军,都曾努力在中国建立自己的情报系统,一批中共党员因此当了一阵“苏联特务”。这种情报合作关系,对于创建不久的中共情报工作,也是一种历练。
还有就是本书讲到的一批中共情报员去当“苏联特务”,不过,那不是情报合作,而是情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