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是汹涌激荡的黄河,身后是陕北黄土高原。站在黄河渡口,毛泽东心潮澎
湃,思绪万千
从1947年3 月18日至1948年3 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
和中央军委机关,转战陕北,凡一年零五天,行程2000多华里,途经12个县,驻足
38个村庄。这是一次艰难而伟大极富意义的行程。
在战火纷飞的行军途中,哪怕只是临时休息,报务人员也会迅即架起电台,接
通中央与各地的联系。一到宿营地,不等卸下马搭子,毛泽东等便开始办公,批阅
电报,起草指示;端起饭碗,手边还不离开文件。不管是炕沿、树墩、缸盖、碾盘、
石头,随处一坐,就是办公桌。
在这转战陕北的非凡一年中,条件虽然艰苦异常,环境虽然险象环生,但毛泽
东却意气风发,精力充沛,指挥若定,充分展示出非凡魄力,战略家的远大目光。
如今,就要离开生活了近13年的陕北了,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让人难舍
难分。
该吃午饭了,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席地坐在河滩上吃着随身带的干粮,
喝附近老乡烧的开水。当地的干部看见毛主席、周副主席这么艰苦,深受感动,落
下了眼泪,觉得没照顾好中央首长,心里很是过意不去,一再向各位首长表示歉意。
这时,毛泽东站起身来,面对前来送行的陕北老乡满怀深情地说:“乡亲们,
我知道咱们陕北的老百姓生活是很艰苦的,所以就没有事先让你们准备饭,我们打
游击在外边吃饭惯了,这没什么关系。我知道陕北人民群众对我们很好,现在就要
离开陕北了,还真有点舍不得。等全国解放了,我们还要会来看望大家的,谢谢你
们,谢谢陕北的乡亲们!”
为了防备敌机空袭,吃罢午饭就过河,毛泽东上船前,同送行的地区、县干部
和老乡们握手告别,直到船开动了,还不住地招手。
接着,毛泽东等又转身同船工们—一握手,说:“同志们,又要辛苦你们了,
劳驾你们了。”并和大家合影留念。
毛泽东的船由水手工会指导员薛海玉和十二名最优秀的水手驾驭。_船已经离
开黄河西岸好远了,毛泽东仍不肯坐下休息,仍然站在船上,挥动着双手向送行的
人群致意。
刚起锚的时候,水面还比较平静。可越往前行,水面越不平稳。船划到河中间,
水面上骤然发生了变化。滚滚的巨流夹杂着磨盘大的冰块,咆哮着,横冲直撞。小
小的木船,忽而被推上浪尖,忽而又被卷入巨浪之中。冰块把小船撞得“咯吱咯吱”
直响,船颠簸得很厉害,警卫人员怕出危险,都紧靠毛泽东站着。毛泽东若无其事
地说:“你们放心,船工们的本领是很高明的。”
就是在这样的黄河水上行舟,毛泽东仍然兴致勃勃。望着渐渐往后退去的深蓝
色远山、黄土地和频频招手的乡亲们,毛泽东依依不舍,他对叶子龙说:“怎么样?
以陕北为背景,给我照一张像吧。”
叶子龙说:“好,照一张。”说完,拿出照相机,给毛泽东照了一张像。
毛泽东笑着说:“好啊!把陕北的人民。陕北的山水照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
纪念。”
船工们经过半个小时紧张而顽强的搏斗,终于使船冲出了激流。
这时,毛泽东仍然站在船上,望着对岸远去的人群,望着渐渐在前面消失的陕
北一座座大山,深情地说:“陕北是个好地方,陕北人民对我们太好了。我现在和
撤离延安时一样,还是不愿意离开陕北。但是,我们不能再提出,不打败蒋介石,
我就不离开陕北,如果这么说,那就不切合实际了。”
这时;运载中央首长坐骑的船上,几匹马被惊涛骇浪吓惊了,在船上相互拥挤,
随着一声马嘶,毛泽东骑的那匹老青马被挤进滚滚浊流中,船上的人都急坏了。谁
想这匹平日显得极温驯的老青马竟格外冷静,水性又好,嘶鸣着在河中打转,最后
拼命向西岸游去。
毛泽东看着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