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部分(第1/4 页)
晋升杜三立、黄锦辉、蒋方震、丁小富、阎树林、张作相、薛晓才、郭海昌、高虎子、张孝准、蒋存先、蔡锷、迟春先、韩子英、梁华达等15人为陆军中将,晋瑞功、姜义柳、李准、黎元洪为海军中将,隆鸿渊为空军中将。
一批战功卓著的准将和上校被晋升为少将、准将,由各军区、总部机关及远征军总部宣布并晋衔。
委任王明远元帅为国防部长。委任封国柱元帅为远征军总司令官,两位最为龙谦器重的国防军巨擘再次做了对调。这不能看做是对王明远的“贬斥”。反而是对王明远的重视。远征军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战果,他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了,对付布党红军,封国柱足够了。
龙谦脱稿解释了晋升的原因:功绩。完全是功绩决定的。功绩不独来自战场,管理和训练同等重要。几位由中将而晋升上将的同志,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理应晋升。大军区司令、海空军副总司令的编制军衔都靠上了上将,完全是按规定办事。龙谦特别提了两个人,第一是范德平,认为在俄国建立了卓越功勋,理应得到晋升。其二是萨镇冰,辅佐方时俊司令在海军建设上功绩卓著。完全配得上上将军衔。一些该晋衔的没有升,自己去找原因。当然,可以申述。也可以跟我讲,但如果就此闹情绪,对不住,我是不理的,不像话的,我就剥了他的军装。总之。要珍惜荣誉,经常地想一想。自己的贡献配得上肩章上的星星吗?
对于国防重心的确定,龙谦没有明确指向,他说大家讨论的意见都看到了,很受启发。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今天先不定,大家继续思考。
对于国防军最高管理机构的调整,龙谦认为目前情况下海空军力量与陆军相比还严重不对等,国防军还是以陆军为主,成立陆军总部暂时没必要,国防部就是陆军总部嘛。等海空军发展到一定水平,陆军司令部是要成立的。
关于总参下属的兵种司令部,龙谦认为利大于弊。不仅不能取消,而且应当加强。兵种司令部和大军区是平级,在训练上有权指导检查各军区,特别是炮兵、通信兵和工程兵,但兵种部直辖的部队,比如由总参直管的重炮师,可以下放到军区管理,这样比较顺一些。政府机构分条条和块块,军队也一样,军区就是块块,兵种部就是条条,各有各的作用。实践证明,兵种部对于特种兵建设是有巨大贡献的,要做的是进一步理顺权利和义务,尽量将责权利明确下来,总参谋部应加强研究,理顺关系。
接下来,封国柱宣布了人事调整方案。这是他离任前最后履行国防部长职责了。
以梁华达为铁道兵司令,黄锦辉为炮兵司令,骑兵出身的蒋存先接替张孝准为工程兵司令,一直负责海军基地建设的晋瑞功被任命为基地司令官。新设了防化兵司令部,以张孝准为防化兵司令,应对欧战普遍使用的化学武器。特别加强了海军和空军的建设,抽调了一大批陆军准将和少将到海空军。其中最出人意料的是范德平被任命为海军第一副总司令,成为了方时俊的第一副手。
各大军区司令也有重大变动:石大寿奉调回国,出任西北军区司令官,任命胡宗玉为北方军区司令官,蓝心治为西南军区司令官,瞿鸿翔为东南军区司令官,韩子英为卫戍区司令官,曹锟为南方军区司令官,高虎子为中央军区副司令官代理司令官。
军区司令官们的岗位再次调整了。其中率16军在俄国作战但战功并不算出彩的高虎子一跃而升为大区司令,但此刻他还在回国的路上。
曾率部挺进**的曹锟被晋升上将并出任大区司令,打破了国防军传统。他是第一个非蒙山系将领出任大区司令的,这对于消除派性隔阂具有重要意义。而冯国璋、吴佩孚、蔡锷、徐树铮等人蒙获重用更是信号,标志着北洋系彻底融入了国防军。
远征军指挥机构及主要指挥官也做了调整,委任熊勋上将为远征军副总司令兼第1集团军司令官,程二虎、吴念分任第2、3集团军司令官,薛晓才为参谋长,徐树铮为副参谋长。
北方军区司令官程二虎如愿以偿地接替了回国的石大寿被派至了俄国战场。
国内对熊勋建议调更多的部队入俄实战极为重视。批准调第6、13、18军及铁道兵第4师入俄,替换第16、15军及铁道兵第2师、重炮兵第1师回国。远征军继续保留3个集团军的建制。
龙谦在会议最后的讲话重点谈了海空军建设问题,他说,“现在我们还是陆军当家,特别是在俄国内战未息的情况下。陆军的编制还不能缩小。但这存在很大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