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代戏祖邢秀娘,更使黄梅人民数百年来引以为自豪与骄傲。
而今,在邢秀娘故里…孔垅镇,邢秀娘故居整修一新。邢秀娘故居坐落在孔垅古镇东北邢圩村邢大墩,故居是两间土砖屋,里面陈列着邢秀娘青少年时的木床外,还有演戏用的戏装以及手抄剧本。与她故居隔塘相望的是邢秀娘墓,虽经数百年之久,古墓保存完好,墓碑文字迹清晰。墓地周围,松柏长青,一棵梅树清香四溢,生机盎然。
墓地西侧,拟建明清建筑风格的邢秀娘纪念馆。拟陈列邢秀娘使用过的木床、连厢、道情筒、戏装和剧本以及建国后黄梅戏有关史料。
漫步孔垅古镇,这里有闻名遐迩的大戏台…万年台,每逢节会,这里好戏连台,海内外游客慕名前观光和商贸洽谈,为当地的两个文明建设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一代戏宗邢秀娘为黄梅戏唱响京城作出了重大贡献,乾隆皇帝御赐“采茶名伶”金匾,已广为世人所知。在戏宗故里,人们可随时听到有关邢秀娘的生平故事。
清康熙年间'1744年',邢秀娘出生于孔垅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候跟兄嫂学唱采茶戏,出嫁后,因夫亡以回到娘家与兄嫂生活,农闲时搭班唱戏,工小旦。她戏路很广。道光初年,因孔垅又遭水灾,流浪到江西、安徽一些地方传艺、唱采茶戏。历经磨难,后辗转到京城,乾隆皇帝看了邢秀娘的戏后,被其婉转动听的曲调和生动的表演艺术所感动,御赐“采茶名伶”金匾。
寻访帅承瀛足迹之七 '本章字数:2004 最新更新时间:2008…02…11 21:20:59。0'
黄梅山随笔
文/詹玮
QQ空间:329362217
久闻黄梅山,乃鄂东名山之一,与友人乘车至山脚,驻足观之,黄梅山呈东南至西北走向,绵延数里,横跨黄梅、武穴两县市,如一巨龙横亘天际,云遮雾罩,青黝黝,朦朦胧,恍如神仙境界,雄奇、壮丽、神秘,仿佛喷出一股震慑心魄的超自然力量,心中升起一种对大自然的神秘之美的惊羡。
稍停之后,车子顺着新修的简易公路,向山顶爬去,约半小时便到达山门,下车徒步入内。
行约里余,便到达殿宇区,山坡上散落着许多高低大小不一的殿宇,其间有小径和石阶相连,香烟缭绕,木鱼声声,钟馨相闻,游客络绎,看上去颇有生气。
不觉行至一殿前,猛一抬头,门楣上竟将“佛母殿”写成“佛姆殿”,不知出自何典。从佛母殿侧后沿石阶而上便是大满塔院,但见内外几处对联,均用毛笔在墙上书写,潦草难认,词义费猜,佛界之地,如此信笔涂鸦,的确令人费解。
一会儿到达禅定寺,一副对联吸引了我的注意,上联为“花落客鞋香,云深僧笠重,风神犹似六朝人”;下联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烟景常如三月暮”。令我静心玩味再三。
穿万佛阁,过观音殿,我们又走进了旁边的一座“毗庐殿”。这是一座简陋而破旧的小庙,里面有一戴眼镜的老者在抄写经文,头也不抬,仿佛无人进来一样。我打听此庙建于何时,他答是唐代,并
指墙根石碑为证,我弯腰凑近细看,碑上字迹模糊,依稀有明崇祯字样,我便说这可能是明代所建,崇祯是明朝末代皇帝,满人入关时吊死在煤山上。那老者闻之笑着问道:“皇帝也会上吊么?”我不禁愕然,当即悄然离去。
出殿后登上黄梅峰顶,向南望去,峙立江南的庐山遥遥相对,寥阔江天呈现出一江担双峰的奇观妙景。南坡脚下有考田、龙坪两大水库,镶嵌在碧野之中,烟波浩渺,如蛟海龙渊,梅岗莽莽,碧波荡漾,山水相映,妙趣天成,那一龙戏二池的壮景彷佛是神灵绘就的巨幅国画,令人陶醉。
饱览这美好的风光之余,总觉得有点缺憾,那就是缺少文化品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实这里的“仙”,并非是真的神仙,而是文化。古人云“天下名山僧占尽”,其实这些山在“僧占”之前,或雄、或奇、或幽、或秀、或险,但并不一定有名,往往是“僧占”之后,因有许多的文人雅士、迁客骚人的钟情、留连,或诗、或文、或联、或字,用文人的心血浸润,才使山有了灵气,寺有了名气:或因文学修养、宗教理论均有高深造诣的得道高僧的影响,以及众多的香客游人的口头传奇,系使其声名遐迩,名垂千古。山西五台、四川峨嵋、浙江普陀、安徽九华莫不如此。就近言之,黄州赤壁不过一江边小山,因经赤壁之战的洗礼,苏东坡“两赋一词”的浸润,而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