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如果处理不好政治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人的精力放在政治运动方面,或者搞空头政治不抓业务,那么,经济建设中心就没有政治的保障而流于空谈。如果处理不好财政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不能开源节流,财政支出不能首先保证经济建设的需要,那么,经济建设中心就没有经济保证。如果处理不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超前消费、甚至吃老本,那就是吃祖宗饭,造子孙孽;不顾国力、不顾人民生活搞高积累,那就会挫伤人民参加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在经济建设内部,如果处理不好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的关系,那就不能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发展,就不能保证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在开始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五”时期,周恩来就探索了以上四个方面的关系,并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是难能可贵的。
“一五”时期一开始,周恩来就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三年经济恢复时期以恢复生产、恢复经济为中心,及时地、顺利地转到以发展生产、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尽管两个时期中心任务的侧重点和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其以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为中心的本质要求则是一以贯之的。
“一五”时期,周恩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深化和拓宽了经济恢复时期对抓生产、抓经济的重要性的认识。他不仅论述了何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且深入论述了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探讨了怎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他的上述思想认识对正确指导“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发挥了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从“一五”计划到今天开始实行的“九五”计划,转眼间已是40多年了。40多年间,我国人民尝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甜头,也尝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以政治运动为中心的苦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周恩来在“一五”时期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使我国的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实践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不懈,毫不动摇,这才是实现中国的富强与腾飞的根本所在。
*以外交促外贸
1954年10月,和阿·伊·米高扬在有关苏联援助中国的建设项目协定的文本上签字。周恩来是举世公认的大外交家。他光辉的外交思想、丰富的外交经验、精湛的外交艺术、坦诚的外交风格,是国人的骄傲,为世人所颂扬。但是,周恩来首先是总理,其次才是外交部长;首先是总管家,其次才是外交家。周恩来的外交活动始终围绕着国家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贯彻着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根本目的。
…
经济建设需要和平环境
…
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和平环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说:“正像其他的亚洲国家一样,我们迫切地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我国独立自主的经济。”《周恩来外交文选》第116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1955年5月23日,他同法国朋友戈登夫人谈话时指出:“法国在两次大战中损失很大,死人很多,所以法国人民更懂得和平的可贵,就像中国要建设,需要和平环境一样。”同上书,第143页。他还反复对日本朋友说:“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环境来建设自己的国家,愿意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平相处。”同上书,第410页。周恩来认为只有在和平环境下才能容许我们把完整的工业体系建设起来,才能减少军费,增加经济建设费。
周恩来外交活动首要的目标就是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争取持久的和平。
新中国成立还不到一年,美国就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饱尝战争苦难,渴望在和平环境下进行经济建设的中国人民被迫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周恩来通过外交活动揭露和抨击美国的侵略政策,同时贯彻边打边建以争取世界和平的方针。1950年10月24日,他说:“最近拟定了一九五一年的经济计划,总想减少军费,增加经济建设费和文教费”,“但敌人不让我们这样做。”敌人打进我们的大门来了,如果我们不抵抗,敌人将得寸进尺。另一方面,“经济建设不能停止,重工业要有重点地恢复,水利、铁道、纺织这几方面的建设要不动摇地进行,并且要照顾到人民生活的改善”。《周恩来外交文选》第29、 33页。经过艰苦的抗战、谈判和斗争,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
1953年底,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