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业,是组成我国完整的工业体系的骨干。但是在建设大型企业的同时,还必须建设许多中、小型企业,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增产更多的工业品,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周恩来经济文选》第298页。
对于新建、改建企业和原有企业的关系,周恩来认为,新建、改建企业“对发展工业生产有重要的意义”,但有了新建和改建的企业还必须注意原有企业的生产,“许多新建和改建的企业还需要依靠原有企业的协作和支援”。同上书,第301页。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基地和工业企业,发挥它们的潜在力量,增加生产品的产量和品种,使它们在国家建设中发挥重大的作用,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培养人才和供应设备,并且供应人民的需要。
第三,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必须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但是,决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片面发展重工业,而忽视农业和轻工业。1953年9月,周恩来在阐述“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时,多次指出:发展轻工业,有利于国家积累资金,有利于满足人民需要。“如果我们只看到重工业而不看到轻工业,那就会犯错误”。同上书,第142页。农业发展的速度要与工业发展相适应,“地方党委,特别是省以下的党委,除去一些城市搞工业外,主要的力量都应该放在农业方面”。同上书,第165页。但是,“一五”建设的前三年,由于受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由于急于实现国家工业化、急于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在优先发展重工业时,对农业、轻工业的重视和安排不够。1956年2月,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4月,毛泽东综论十大关系,鉴于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教训,指出:“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此后,周恩来进一步指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地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③《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26页。轻视农业和轻工业就会带来不好的后果,就会发生经济发展上的严重不平衡。周恩来还认为,处理好农、轻、重之间的关系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艰巨,“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摸索,才能使这三者的比例安排得比较恰当。一个时候恰当了,过一个时候还要修改”同上书,第231页。。
第四,必须正确处理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的关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依靠自力更生,依靠内部积累,依靠本国资源,但不放弃争取外援。同时需要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关门建设是错误的。“即使我们在将来建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国之后,也不可能设想,我们就可以关起门来万事不求人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技术上、文化上的联系,必然会一天比一天发展”。
…
逐步实现三大改造(1)
…
“一化三改”是“一五”计划和过渡时期的整体目标。周恩来不赞成撇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孤立地谈实现工业化的目标。1953年6月28日,他在给毛泽东并转高岗的信上指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个口号在我们这个过渡时期作为唯一目标来说是不完全的,其中没有包括农业集体化及利用和改造资本主义工业”。《周恩来书信选集》第49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周恩来认为“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就是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周恩来经济文选》第136页。即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个体小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他每次阐述“一五”建设计划的基本任务,既强调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也要求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和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
农业、手工业的个体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不仅是不同性质的私有制(前者以个体劳动者自己及其家庭的劳动为基础,后者以雇佣劳动者的雇佣劳动为基础),而且在生产的手段、规模和社会化的程度上也是不同的。有鉴于此,周恩来说:“对于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进行改造,需要用不同的形式和速度。农业和手工业是走合作化的道路,私营工商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