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1/4 页)
⑸��梅⒄股系难现夭黄胶狻!薄吨芏骼淳�梦难 返�336页。1957年3月,周恩来根据我国人多地少,人口跟可耕地面积比平均每人不过三亩的国情,根据我国主要依靠人力、手工搞饭吃的农业生产水平指出:“这样一个农业的基础,来供养我们现有的人口,来建设工业,就有困难。”同上书,第347页。1957年10月3日,他提出,工农业并重很重要,如果农业减产,粮食和原料供应不上,发展工业也困难。1957年12月20日,他进一步指出,中国这个大国一定要认识到工农业如一辆车的两个车轮,人的两条腿两只手一样缺一不可。我们必须工农业并举,农业必须要有更好的配合,不然工业涨不上去。
…
农业和工业,国民经济的一车两轮(2)
…
周恩来的上述思想对指导1957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57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最后一年,也是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作准备的一年。因此,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是很难安排的一年。在党的八大前后所形成的对农轻重关系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周恩来主持制定的1957年国民经济的计划突出了对农业的安排。1957年农业总产值达604亿元(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比1952年增长24。8%;粮食产量3901亿斤,比1952年增长19%。1957年是我国经济建设进行得最好的年份之一,也是农业发展得最好的年份之一。但是,整个“一五”计划时期,农业的增长落后于工业的增长,粮棉紧张的局势一直未能根本缓解。
怎样估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周恩来认为“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上是正确的,成绩很大,但是错误不少”。从工农业生产指标完成的情况看,“农业比工业差一点,值得我们重视”。“同工业相比,我们对农业的重视和安排不够。”《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34—235页。1957年9月26日,周恩来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关于劳动工资和劳保福利问题的报告》时说:解放以来,我们着重地宣传了工业化的意义,这是对的;但是,对于发展农业的重大意义却宣传不够。周恩来对农业问题的估计与对农业工作的批评是符合“一五”时期的实际情况的。尽管我国在“一五”建设中,没有像苏联那样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在工农业关系上“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但是,由于急于要把中国由一个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于受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一五”建设中也还存在着对农业的重视和安排不够的缺点。
“一五”计划时期,周恩来对农业是基础的认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开始进行“一五”计划的建设,开始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时,提出要预防轻视农业的倾向,要求省以下地方党委(除去一些城市搞工业外)要用主要的力量抓农业。第二,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农业的地位和作用:1。农业的发展制约着工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2。农业能否发展影响工农联盟的巩固,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3。农业能否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当前的利益,关系到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第三,从人多地少、依靠手工搞饭吃的条件出发,分析了我国发展农业这个基础的困难与艰巨性。第四,初步分析了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初步总结了我国“一五”建设的经验教训,坦率地指出了“一五”建设对农业的重视和安排不够的缺点。周恩来的这些认识,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确立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发展方针,无疑有着重大的意义。
…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1)
…
1958年到1960年的三年“大跃进”,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最严重的是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1959年粮食产量3400亿斤,比1957年减少了501亿斤,跌落到1954年水平。1960年粮食产量2870亿斤,比1957年减少1031亿斤,跌落到1951年水平;整个农业生产水平也跌落到新中国成立初期。
“大跃进”是在批判反冒进中发动起来的。周恩来是反冒进的主要代表,并因反冒进在1958年1月至3月的中央杭州会议、南宁会议、成都会议上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大跃进”的主要内容是大办工业、大办钢铁、争取中国15年钢产量赶上或者超过英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