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1/4 页)
国情决定了土地是中国唯一的稀缺资源。建国50年来,我认为中国在各项工作中最大的失误在国土资源保护方面。这个问题至今社会上还没引起应有的重视,但相信不久即将突出显现出来。造成这种失误的最大原因的盲目的决策以及一味地追求产值,突出政绩,以粮为纲等等。对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问题,在长达20年的经济发展建设中,人们几乎无暇注意,只是到了最近几年,受到环境破坏惩罚了才开始意识和觉醒。但是,我不仅要问:早些年干什么去了?非要到北京上空黄尘滚滚、黄土弥漫、尘土飞扬才觉醒。2000年北京发生了11次沙尘暴,2001年的统计数字还没出来,因为就在我写此书的一天5月15日,北京又一次淹没在铺天盖地的黄尘之中。
1994年夏天,去包头南部毛乌素沙漠的恩格贝和宁夏的腾格里沙漠走了一遭,清楚地知道西北地区的植被、生态是副什么样子,并对北京有什么影响。六年过去,情况严重了许多。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季风气候,冬春季刮西北风,北京正处在下风口。年年如此,损失就大了。上游得病,下游吃药。现在人们开始明白这个道理,不仅是中国人开始明白,人家日本人早在10年前就提防中国环境破坏对他们的影响。这些年来,日本人每年都有大批的人前往毛乌素沙漠恩格贝基地义务植树。1994年我在那里栽的树恐怕也已长大。可我们中国人自己,特别是北京人、天津人,前些年何曾想到义务地到西北部植树搞绿化?为什么非要等黄土把家门口都淹没了才行动?
说到底,还是个发展观问题。我这些年一再写文章呼吁:产值增加不等于发展,增长不等于经济进步。并且,不科学的发展,增速越快,损失越大。但我们这些年里的发展目标就是产值至上,数量第一。岂不知数量的增加是以消耗环境资源得来的。传统经济学有个最不科学的地方是不统计资源消耗,更不统计环境消耗和对生态破坏的补偿。因此,有学者把代表国民生产总值的GNP说成是“国民污染总值”'gross national pollution',或者叫做“自然资源毁灭总值”'gross nature perish'。譬如在搞统计时,只统计牧民们牛羊头数增加了多少,不统计草场草量减少了多少。只统计新开垦了多少亩荒地,不统计因沙漠化损失了多少草场和耕地。只统计挖出了多少煤,不管地下减少了多少资源储备。这种模式的高速增长,速度越快,资源消耗越快,生态环境破坏越厉害。到头来,受到报复的只能是人类自己。
2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产值的确翻了几番,但这是以破坏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取得的财富。特别是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靠粗放经营和资源投入发展的国家,有多少GDP,就有多少资源和环境消耗。增长与消耗和破坏几乎是成正比的。写到这一章时,正值6月5日“世界环境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由徐刚同志执笔的环境节目“守望家园”。里面提到一个数字,1995年,中国因环境污染带来的损失高达6130亿元,占当家国民生产总值的14%。1996年,世界有关部门统计,中国因水和空气污染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失为54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400多亿元。
国家环保局长解振华同志在2000年一个记者采访中透露:我国生态恶化趋势仍在加剧,土地退化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38%,且以每年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荒漠化面积2460平方公里,相当于一年失去一个县。植被破坏严重,草地沙化、碱化面积占总面积的1/3,沙尘暴呈上升趋势。可悲的是,直到今天不少中国人的眼睛还只盯着GDP,很少注意由于环境破坏每年失去多少生存空间。中国人最缺少的是什么?我早就说过,是生存空间,是土地。但即使这样,每年仍要失去一个县的面积。这一财富值多少GDP?没人统计,没人计算。掠夺式的增长,看来GDP增加了,但失去的比增加的还要多。
今天,我们还能再享受到优美的环境吗?对于环境的变化,50岁以上的人都有体会。也就是在短短的50年间,中国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这一切,本人有着深刻的亲身感受。这里,我必须把它写出来,以引证中国环境的恶化。
4,美丽的童少年
那是1958年的春天,在我六岁的时候,父母把我从济南市送到山东胶东半岛上一个背山面海的小村庄,去跟膝下无子女的姑父母一起生活。在这个小山村里,我被拥入了大自然的怀抱。50年代,对于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