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1/4 页)
损减少到1。13亿元,同比减亏11亿元。产糖大省广西的制糖业已整体扭亏为盈。强行关停并转这一行政手段,对于国有企业的扭亏为盈起了相当作用。到了2000年上半年,全国钢铁企业的效益普遍好转,大多数企业已经脱亏解困。只是煤炭企业的困难大一些,2000年整个行业还没走出亏损的阴影。
这就是中国经济的特点,最终的代价和损失是由农民和集体经济来承担的。我把中国的这种经济调整做法比做“挹此注比”和“抑本求末”。这是2000年上半年全国工业形势和效益出现了明显的好转而只有农业处于停滞不前状况的根本原因。看看这一年前三季度全国工业经济的效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8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倍。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6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倍。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是“挹此注彼”型经济,那么一个部门赢利了,就肯定是另一个部门亏损了。代价在各部门中是相互转移的。因此,我们在看到国企扭亏为盈的同时,也应意识到另一些企业'民私营企业'正在扭盈为亏。但遗憾的是,媒体对这些数字很少报道,统计部门也不公开这方面的数字。
不过,农村的数字是有的。近两年来,农民收入的增幅都在2%左右起伏。许多地区的农民收入实际上是负增长。譬如我家乡山东烟台,前些年苹果都买到1。5元一斤,现在只有四五毛钱。粮食价格自1996年之后节节下降,从平均七八毛钱降到四五毛钱。按社科院社会学所陆学艺先生的统计,最近四五年间,农民在农产品降价方面减少的收入至少有6000…7000亿元。加上打工人数的减少和收入减少,我估计近四五年里,中国农民至少减少了大约1万元的收入。这样大的变化,中国消费能力的天平怎能不倾斜!
回头看改革开放之初那几年,由于在政策上向农业倾斜了几年,结果,从1978年到1984年,农民的人均收入连续6年大幅增长,最高增幅达到15。6%。农民的富足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社会需求,使这些年里中国的生产加足马力都满足不了社会需求。但自1985年之后,农民收入增幅开始下降,到了1999年,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幅已下降到3。8%。2000年进一步降到2。1%,全年人均纯收入仅为2253元。2000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48亿元,增长10。1%,其中城镇居民消费12033亿元,占74%,县以下农村消费4214亿元,仅占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8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13元,仅增长1。5%。请大家想一想,这么一幅状态中国经济怎么能高速发展!
城镇居民本来收入就高,但增幅度却高。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增幅却低。这两个数字反映的问题是:中国社会城乡两大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正在越拉越大。中国农民的收入状况已经处于历史的最低点。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80年代初大约为2:1,90年代后这一比例持续上升。赵人伟先生是社科院经济所专门研究国民收入的老专家,按他的计算,1999年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已达到4:1,而人大财经委员会的委员于祖尧先生估算出的比例数字更大,他认为两者间的比例为5:1甚至6:1。在世界上,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超过1。5:1就算高的了。可见中国的城乡差距有多么大。
实际上如果扣除统计上的修饰,这几年间,许多地区的农民收入是负增长。从统计数字上看,在1992年以前,中国农村的消费品零售额都是大于城镇的,但从1993年以后,城镇消费远远大于农村'见下表'。另外,在1993年以前,农村消费对GDP总量的贡献一直维持在25%以上,但现在已下降到22%左右。'见附表'
附表:全国城乡人民生活消费
年份 城镇人口'亿' 农村人口'亿' 城镇人均收入'元' 农村人均收入'元' 城镇人均消费'元' 农村人均消费'元' 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1990 3.1 8.4 1387 630 1688 571 3900 4400
1995 3.5 8.6 3855 1550 4874 1434 12000 82000
1999 3.9 8.7 5854 2210 6665 1973 19000 12000
摘自《经济日报》20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