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1/4 页)
鞒隼矗�跋炱涠孕矶嗍虑榈目捶ǎ�确蕉樘ズ蜕缁岣@�T诿拦�行〕钦颍�貉」�岷筒我樵币约暗胤秸��僭钡娜耸腔�酵剑�庞薪洗蟮目赡鼙谎∩稀C拦����瘢��凶芡扯际腔�酵剑��丝夏岬鲜翘熘鹘掏街�猓�际切陆掏健!�
李之白说的,我倒是明白。美国到处都有十字架耸入云霄的教堂,隔几条街就有一个教堂。只是在大城市里受各种诱惑,星期天上教堂做礼拜的人没有小地方的人多。即使如此,信仰上帝的人仍很多。
但是,我不清楚基督教里新教和天主教有什么区别。李之白像一个宗教专家似的,向我解释:“新教来自天主教的改革,都是基督教。但是,两者有很大区别。天主教敬拜圣母玛丽娅,在教会里把圣母玛丽娅等同于或高于上帝,教堂里挂有圣母玛丽娅的像;信徒与上帝的沟通往往通过向神父忏悔;神父不可结婚;注重传统和形式,做礼拜、祷告和聚会都有严格规定和程序。新教则认为只有上帝是至高无上的,不敬拜圣母玛丽娅;没有神父,只有可结婚的牧师;教徒与上帝沟通不需要通过牧师,直接向上帝祷告和读圣经即可;新教更注重信仰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强调生命在灵魂上的重生;对做礼拜、祷告和聚会,不同的新教有不同的规定和程序。”
李之白还向我详细讲解了美国形形色色的教会组织,比方基督教新教里的浸信会、长老会、公理会、路德教和英国国教;美国各种慈善机构和基金会大多都是由宗教团体设立的;私立学校有一大半是教会学校。
“我知道私立名牌大学都是由教会建立的,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
“美国许多社区服务工作也都由教会出面组织,或以基督徒为主的志愿者。教会是社区里最大的社会网络。通过教会,同信仰的人每个礼拜都会见上一两次面,有各种活动。”
我俩得出结论,美国文化骨子里的东西几乎都可以在圣经里找到根据。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圣经说,“凡事谢恩”。美国人几乎每件事必说谢谢。美国这种文化习惯绝不仅仅是一种礼貌,其实是基督教的体现。美国的雷锋,直接来自基督教文化。我理解了当年卫尔教授为什么能对我这个陌生人那样热情相助。他没有因为我没有成为基督徒而停止对我的关照。他去世前,还写信鼓励我不要被纽约的花花世界所迷惑。
李之白说,如果没有这么强大的宗教信仰的制约,他很难想像自由的美国会是什么样子。
不管桑妮这人如何,我对她相信上帝比较容易理解。她毕竟美国土生土长,父母都是教徒。她骨子里流动着宗教的血液。对于李之白相信上帝,我则很好奇。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再次接触到像卫尔教授这样充满爱心的西方基督徒,其中很多是有成就的科学家、教授和富商。我们不再轻易地把基督教看成是愚昧迷信。很多移民和留学美国的大陆中国人,到了美国后信了上帝,加入了教会。纽约地区有华人教会80家。在纽约市皇后区有些地段,每隔几条马路就有一家华人教会,还分粤语、国语、台语崇拜聚会。
为了了解,我跟李之白去一家华人教会做过一次礼拜。那家教会以大陆来的中国人为主。牧师几年前是国内大学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讲师。如今他从美国拿到神学博士,在这家颇有名的华人教会里当牧师。他妻子原在国内是团委书记,现在却是牧师太太即师母,还是教会的钢琴伴奏师。看来,人经过洗脑和现实影响,是可以转换的。
李之白把我介绍给牧师。牧师问我:“以前来过教会吗?”除了去教堂参加追悼会和婚礼,我曾去过美国人的教会一两次。聊了两句,他马上问我要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为的是以后向我传播福音。我有点不习惯,在这点上我已美国化了,一个刚认识的人马上就问我要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我觉得有些唐突。我把名片给了他。
“噢,你是心理医生。我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在神学院和国内时都修过这门课。以后可要多向你请教。”他跟我聊了一些心理学理论。我发现他懂得不少,说起来头头是道,非常有哲理和说服力,不愧是学哲学出身的,是牧师的料子。他与我以前见过的美国牧师不同的是,他显得更张扬,而美国牧师则显得很谦卑。不过,我非常喜欢他的布道,抑扬顿挫,很生动具体,结合了大陆来的中国人的心态和实际情况。那天他讲了“奉献”。基督徒应把赚的钱的1/10奉献给教会以支持传播爱心,让更多的人接受上帝。但大陆来的华人没有奉献的习惯,远远不如美国人和港台来的华人奉献得多。我对李之白说,这是因为我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