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页)
宋一坤一直惦记着一件事,眼下正是个机会,便对夏英杰说:“阿杰,再请江薇帮个忙行吗?”
江薇说,“有事只管吩咐。”
宋一坤说,“我想让你帮我收集一些旧报纸,就是你们单位每天看过的各种报纸,特别是文化报、文学报之类的。阿杰写小说,得及时了解文坛动态,做到心中有数。”
“这事太简单了。”江薇笑了,说,“我也有个想法,就是让阿杰多看一些录像带。我朋友不多但熟人不少,比如资料片、历史片或经典故事片,只要电视台或文化馆有的,一般都可以借到。也许这些对阿杰有帮助,至少可以参考、借鉴。”
“太好了。”夏英杰高兴地说,接着话题一转,道,“一坤,今天江薇在场,如果你不介意,我给你提两条意见行吗?”
“当然可以。”
夏英杰说:“你答应过帮我写好这本书,可现在都进展四万多字了,你从来都没看过一眼。”
宋一坤说:“你是科班出身,又有几年的写作经验,这方面不需要我帮忙,我说帮你是指意境方面,你刚写四万字,很多人物、情节还没有展开,看不出什么。”
夏英杰对这个解释还满意,接着又说:“你原打算回老家的,现在来海南一个多月了,连封信都没往家里写,姐姐从小与你相依为命,就你这么一个亲人,你就不担心她挂念你?”
宋一坤轻轻摇摇头,说:“九一年初,我给姐姐寄去五万元钱,让她翻修房子,谁知她说服了姐夫,拿上这笔钱和家里多年的积蓄离开县中学,一个人回到村里去办小学了。她是另一种人,俭朴、正直、安分。我有一年多没敢给她写信了,我不能骗她,又不能对她讲真话,所以只能闭嘴。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天忙忙碌碌,我也不能让她分心。我想,等以后情况稳定了回去看看最好。”
他说着,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家乡的山村,回到了自己不幸的童年。
第五章
日复一日,转眼半年过去了。
宋一坤在海口度过了一段最悠闲的日子,这使他有机会平心静气地读一些书,从容地思考一些问题。然而,近来的种种迹象都表明,这种世外桃源的日子不会太长久了,局势要求他:准备出山。
根据电视、报刊、电台等多种宣传媒体提供的消息,一九九三年九月十八日,福建省厦门市将举办全国性的文稿竟价活动,后经电话咨询证实,这个消息是可靠的。较之其它区域性的文稿交易,此次活动更有影响、更具权威性。对夏英杰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机会,但问题是:目前书稿只有二十六万字,尚有十多万字待完成,而竞价活动的截稿日期是八月十五日,再除去请人看稿征询意见及修改,十万余字的实际写作时间只有两个月。
时间紧迫。
王海打来电话,将于五月九日从江州乘飞机来海口。据宋一坤所知:王海和孙刚的两家餐馆越来越难以支撑,而江州的合资项目更谈得风风火火,但至今也没找到一个真正有实力的投资者,中方企业还一直被蒙在鼓里,“空手道”能否成功,一言难尽。
那么,王海此时来椰城,是礼节性访友还是另有动机?
玉南方面,方子云所负责的新产品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机械制造部分已经完成,并生产出了第一个普通材料的样品,而高科技合成材料已进人大批量生产实验阶段,最后成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根据协议规定,三位研究人员除每月一千五百元的固定工资之外,还要付给每人科研成果费各两万元。今后的工作量按三个月估计,到八月份完成全部技术资料整理,就宣告合作终结,方子云预计:届时可能会有四万元的资金缺口。宋一坤的答复是:宁肯每月损失几千元也要拖延时间,至少要坚持到十一月底。因为那个时候,邓文英借款期限已到,拿回四万元应该没问题。
前方吃紧,而宋一坤却一个铜板也拿不出来。他对九月十八日的文稿竞价虽有信心,但并不排除节外生枝的可能性,担心远水救不了近火。所以,只能寄希望于邓文英那笔借款。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伸手借钱的。
这天早晨,他的早餐只吃了一半便停住了,没有食欲。一支烟在他的手指之间悄无声息地燃烧,他的脑子在不停地转动、思考,两只眼睛似乎在审视着什么,似乎要将一切都看透、看穿。夏英杰做好了上班前的准备,最后一道程序是她的“专利”项目:吻别。来到客厅,见宋一坤一副聚精会神的样子,不忍心打扰他,只在他脸上留下一个唇印,便满足地转身欲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