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页)
“金正日同志决心在今天举行大群众示威,实在英明,果断。
“金正日同志预知天机,才决定举行庆典。”
湖变海
1967年7月下旬,正值三伏天气,一个非常闷热的大晌午,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在东海岸一个淡水湖——长渊湖畔踱着步。干部们怀着歉疚的心情跟在后面,不时地回答金正日同志的问话。
金正日同志在对咸镜南道地区进行现场指导的途中,来到这里。干部们对他在这炎热的夏天不辞辛苦来访此地,不禁感激,只因为没有什么可以让他高兴的事,心里甚觉不安。
金正日同志一一了解了位于广阔的东海滨和景致优美的长渊湖畔的这个水产合作社社员们的生活情况,看来他们未能很好地利用这里的自然资源,生活还有些困难。为此,他深思起来。
水产合作社的干部们具体地向他汇报了这里的情况。
“这里前海波高浪猛,船无法拢岸,加上大浪涌来会把渔网打散,浮子被冲到岸上去,所以很难搞小渔业或浅海养殖业。
“长渊湖是淡水湖,因此不能养殖海藻类,可是,有时咸海水从浅滩涌进来,弄得连淡水鱼也养不成。
“就因为是这样,人们把这湖叫做‘画中之饼’。”
“‘画中之饼’”
金正日同志低声重复了这句话。
干部们都低着头跟在他后面,好像那变化无常的自然现象也都是他们的过错似的。
金正日同志解开领扣,好像心里发闷,站在湖畔沙滩上,朝大海望一会儿,又朝湖这边望一会儿。
经长久的岁月,由于变幻无常的自然现象造成了这样坏的自然环境,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只好顺应这种环境。金正日同志对他们的这种处境甚感怜悯,久久地站在那里。他问道,有时海水涌进湖里来,那么说,湖和海是相接的,那个浅滩的位置在哪里?
干部们带路,陪着金正日同志走到浅滩。原来,这个浅滩是一个狭窄的水沟,只能通过一只摇橹的小船。
金正日同志站在沙丘上好久,仔细查看,好像在估量浅滩有多长,浅滩和湖水有多深。
他沉思的眼睛中忽然闪现了亮光。
金正日同志满怀信心地说:
“要把长渊湖的浅滩挖得深深的,那么就能使大船进进出出,那些海鱼也会大量游进湖里来。”
他接着说,把浅滩挖开后,要牢牢地砌筑防波堤,免得浅滩被波涛埋没,还要搞好疏浚。
他说,能给这里的水产合作社带来转机的重要关键就是这个浅滩。说完,他豪放地笑起来。
干部们感到眼前豁然开朗。
如果把又浅又狭窄的浅滩辟成运河,使海和湖疏通起来,那么海水会流入湖里,随之大量海鱼会游进湖里,再说,湖里不起大浪,可以开设渔港,这样好处可大得很。
长渊湖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湖畔生长的人祖祖辈辈恨这里的自然环境太坏,可没想到如何去改变它;曾有不少人下来帮助这里改变面貌,却没有一个人想出这种办法,而金正日同志以高瞻远瞩的睿智,一下子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他向由于兴奋而心潮起伏的干部们意味深长地问道:
“怎么样啊?”
刚才还很忧郁地向他介绍这里情况的那位干部,高兴得像小孩子似地回答说:
“如果做到那样,长渊湖就会变成海,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我们要按照您的意见大搞工程。这一下,长渊湖再不是‘画中之饼’,而是‘饭桌上的糕’了啊!”
金正日同志对那位兴高采烈的干部微笑着。那是将给这里的湖和海带来变革的历史的微笑啊!
后来,金正日同志给这里派送了长渊湖浅滩疏浚工程和筑堤工程所需的劳力、设备和材料。
浅滩变得又宽又深,出现了防波堤。长渊湖畔修成了不怕任何海啸的渔港,宽广的长渊湖变成了富饶的渔场,很好的海藻养殖场。
喷水装置
1975年10月24日,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直到深夜还在一一审阅万寿台艺术剧场的设计图。他突然问,喷水池为什么设计得这样小。
设计人员回答说,那是考虑到剧场建筑的规模和占地面积有限的情况设计的。
于是,金正日同志环视了一下党中央委员会主管部门干部后,问他们的意见是否和这一样。
他们觉察到喷水池的设计不合金正日同志的意图,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