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第2/4 页)
皇后乱了阵脚,腾不出手来阻挡她将滕氏接入慈宁宫。不仅如此,她还借丽嫔遇害被救的种种,挑得父皇降罪于皇后。还有今日的言行,显然是想告诉我,母妃跌倒一事与皇后有关,借机加深母妃与皇后的恩怨。”吴王说着,冷哼一声,“三皇弟失去父皇宠爱后,她倒是很费了一番心思!”
有人可商量,兰芮不需战战兢兢地丢思索,不必担心自己一不小心会犯下大错,心情与那几日住在永宁宫中时天差地别。也正因心情放松,她的脑细胞才会乱转,从太后身上一下子跳到了吴王身上。
吴王在皇后初有孕的时候曾明白的表示过,他对皇位并非没有一点想法。那时只皇后有孕,情势简单得多,现在皇贵妃与滕氏相继有孕,朝中大臣及后宫妃嫔各有揣测,就连娘亲也曾窥测圣意,认为皇上心中属意的储君人选不在三个成年皇子中。
那么,吴王是不是揣测过?他对此又是如何看的?
从前她打定主意与吴王搭伙过日子,便能直白的问出吴王对储君一事的看法,可现在,她心思变了,有了把吴王当成丈夫来待的想法,她反而不敢将心里的疑问宣诸于口。
听见身后的脚步声慢下来,吴王止了步,转身就看见兰芮低头不语,眉头时而微颦时而舒展。小小一个他不曾见过的动作,竟让她英气十足的眉眼变得柔和可爱,甚至,还有几分妩媚。
他急忙调转日光,“时辰不早,还是乘步辇去坤宁宫吧。”
兰芮点点头。
罢了,找个机会再问吧。
第230章 皇贵妃怒
坤宁宫内依旧静寂无声。前后不过两个时辰,树上彩绸和屋檐下的大红灯笼已经全部撤下,若不是一路遇见几拨抱着彩绸匆匆而过的宫人,兰芮还以为上午来坤宁宫时所见的张灯结彩是幻觉。
到了正殿外,有内侍进去回禀,很快竹姑姑迎出来,“王爷和王妃请进来。”
两人随竹姑姑进了殿内,皇后身着常服,坐在椅子上,正低头,似乎浑不觉有人进来。
直到两人上前行礼,她才将手中的书搁在一旁,看着吴王淡声道:“回来就好,坐下说话吧。”
兰芮和吴王依言坐下。
皇后看着吴王:“你此番率兵福建,抗击倭患,令之闻风丧胆,不敢再登岸劫掠,保了福建一方子民的平安和乐。民心安则江山稳,于福建子民,你做了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于大陈江山社稷的安稳,你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此大的功劳,本宫一定请皇上重重封赏于你。”
“谢母后。”吴王起身,恭声道,“只是,与戍边的将士相比,儿子这点功劳实在微不足道,更不配得到封赏。倒是戍边将士常年驻守苦寒之地,实在辛苦,还请母后多请旨封赏他们,以慰军心。”
皇后听得频频点头,“难得你心怀仁慈,体恤下情,本宫一定替他们向皇上请旨。”
“那儿臣就代戍边的将士谢过母后。”吴王拱手施礼。
“如你所言,本宫只是略尽绵力,算不得什么。”皇后示意吴王坐下说话,“戍边的将士有功不假,但你立下大功也是实,一件事归一件事,你的封赏是应得的,与戍边的将士无关。不然,倒让天下子民觉得皇上赏罚不明。”
吴王神色不变兰芮却是心里一沉。
恰好有宫人端着一碗安胎药进来,吴王和兰芮趁机告辞
出了坤宁宫,吴王一直皱眉不语,兰芮忍不住问:“可还是在想皇后的话?”
“恩。”吴王点头,又是没了下文。
当着一众内侍,兰芮不好明言。
皇后一再言明要替吴王请功看似帮着吴王,但实则并非如此。
有一句话叫做功高盖主。
皇家一向是先君臣后父子,吴王皇上先是臣下,然后才是儿。他播州平乱、福建抗倭,两份大功,也算是战功赫赫了,若皇后再联合朝中大臣替他请功,皇上会不会心存顾忌?
两人在永宁宫内下步辇,打发走了内侍兰芮迫不及待的说:“善思,不如咱们先发制人吧?”
“先发制人?”吴王抬头,对上一双明亮的眼眸,眼底,有她一贯的坚毅也有显而易见的担忧,不知怎的,他心里一暖,在没有刀光剑影却又处处要人命的宫中,有个人时时处处担心自己,这样的感觉真的很不错。
想着,他安慰似的笑笑,“你的想法倒与我不谋而合只是具体事宜我还须得与王府幕僚商议一番才好定夺。”
听他的话,似乎已经想出了周全的应对之策兰芮放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