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神色复杂却只是握着拳轻轻咳了一声,然后沉下声问道:“那你这么早找我是有什么事么。”
他虽是问句,口气上却是肯定,显然是知道王清澜找她定是有什么急事。
“这个啊,”王清澜微微咬了口小果子,耐心的嚼了几下才咽下去,满口的香甜果汁,声音轻飘飘地响起,“你可知道沈老将军是怎么死的?”
“你这话什么意思?!”沈瑾予面色一冷,声音也沉了下去。
“‘旧疾复发’这样的说法你竟然也会相信么?”王清澜洒然一笑,细眉微微挑高,低声叹道,“王爷,以你之聪慧,竟然也会相信这样低劣的说法么。老将军何等人,就算是死也只能死在战场,岂会让自己死于病榻。更何况,这‘旧疾’也未免来得太过蹊跷严重,不过数日竟可致人于死。”
“义父虽然待皇室一片忠心,但绝不是会愚忠到引颈就戮的人。他若是为人所害就绝不会亲书与我,告我他旧疾复发之事。”沈瑾予语声淡淡,提起自己的那位义父,神色间却有一丝悲痛。他说到这才微微顿了顿,重新理了理情绪,接着说道,“更何况义父前去京都乃是为了救驾,谢后与离帝陛下再是狠毒怕也不会这么快就背信弃义恩将仇报。”
王清澜闻言微微一笑,却也不再多言,只是将怀中绢帕递上:“王爷何必自欺欺人,还是看过此物再言其他。”
那绢帕不是很大,上面却密密麻麻的写了许多字,笔迹各异。最末段的总结概括,笔迹清隽,颇含内劲,显然是王清澜亲手书写。
沈瑾予眼中神色却更是复杂,他有一种感觉,这绢帕上的东西恐怕非同小可。可是,即使是满怀的顾忌,他却不能不看——沈老将军待他的一片深恩,他是断断不能轻负的。
正文 从前秘事今日言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4…8…30 16:40:26 本章字数:1162
那绢帕上最初的字迹虽潦草却刚劲显然是男子写的。沈瑾予沉下心,认真地看了起来。
“沈将军带兵救驾平乱,与三王周旋五日方才解围入城。入城之日,皇后、太子亲自出城相迎。太子面色惶惶,显是故作镇静。沈将军与皇后交谈许久,随后一同入宫面圣。”
这段话后有人用朱笔小心地做了批注,笔迹清秀,内劲不足,显然是细心女子浏览过后多加揣摩。那朱笔记着“皇驾未亲至,太子面色惶惶,吾恐陛下病重难愈,沈将军入宫恐是受托孤之事。”
那男子笔迹接着写道“沈将军居内廷三日不出。三日后,宫中传陛下驾崩之事,皇长子靖王殿下悲痛之下随皇帝逝。遗诏幼子继位,皇后以太后之尊临朝主事。”
朱笔随后紧接着批示道“靖王虽贤实受忌也,满朝大臣多受其恩,若非帝宠太子甚,此人恐是太子劲敌。靖王心性与帝相似,帝虽独爱太子却每每护之,临终又恐有伤于太子、皇后,痛下决心赐其毒酒,乃借悲痛名。沈将军数日不见其踪,定是困于内廷,吾恐皇后有疑于他。”
接下来的笔迹又与上面的男子不同,端正又带谨慎。“新帝扶棺登位,沈将军立于一侧,面色郁郁却仍是恪尽职守。然太后每每以目视之,总带恼意。七殿下与谢家谢静言立于一侧,面上肃然。”
朱笔下批“沈将军素重靖王,然先皇因私情而赐死靖王,此事沈将军定是有所不满。太后与之嫌隙由此而生,碍于新皇初登内乱不止方才勉强不提。然太后其人犹爱记仇,吾恐沈将军将有不测。”
沈瑾予看到这,面色已经有些变了。他知道,义父的确是十分看重皇长子靖王殿下的,他甚至还多次对自己密语“靖王与先皇最为相似,实在是明君之选。”想来先皇赐死靖王时,义父定然会大加劝阻,只是此举也定会使太后对他心生不满。想到这,沈瑾予只觉得心口微寒,已经不忍再看。
那端正的笔迹却认真地接着记道“七殿下由靖王亲自带大,幼时便有仁慈之名,大臣多赞其有父兄之风。他虽得封晋王却每日登门拜访沈大将军。尝有密谈。”
朱笔批示“人言晋王仁慈,我却道其狡诈。太后对沈将军早有不满,晋王却与他密谈许久,定引太后疑心。沈将军危矣。”
沈瑾予眼眶微微发酸,却仍是紧紧抓着绢帕忍痛读下去。
“太后诏沈将军入宫议事,深夜不出。后有侍从携将军笔墨从宫门出,送往边地。两日后,宫中来言,沈将军旧疾复发。”
朱笔接着批道“沈将军定是已然遇害。”
最末尾,是王清澜的总结概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