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页)
一遭吧,我下一次再也不敢了。”
说着向葛安柔求救的看过去。
葛安柔一脸笑意,说:“我可不管,你啊,谁让你老欺负方刚来着,该打啊!”
苏豫一听,一张脸皱成了苦瓜样。
方刚哈哈大笑起来,“终于有人替我做主了,唉,翻身农奴把歌唱啊!”
徐敏行也撑不住笑了起来。
葛安柔则做掩嘴葫芦状,偷笑不已。
苏豫有一瞬间,从欢笑中暂时抽离,灵魂仿佛飘在半空,俯视着下面的四个人。
四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一路欢声笑语,乘着车,往前奔去,像是奔往不可预期的未来。这个时候,他们什么也不想,只是享受着眼前的美好时光,在青春的尾巴上,抓住那一丁点儿的快乐。
眼前的两个女子,一个爽朗帅气,一个温柔婉约。
眼神明亮闪烁,瞳仁清晰无比,都没有过去的鬼影憧憧在其中或明或暗的存在。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苏豫在心里默念那首《有女同车》,再看看身边的笑颜如花,不禁感慨,这两个,都是不可多得的好女子。只是将来不晓得会便宜了哪个混小子。
正沉浸在自己的遐思里,只听得方刚大声叫喊:“少林,我来也!”
旅游巴士拐过一道弯,翻过一道岭。
红瓦灰墙的少林寺,赫然出现在大家的眼前。
与《少林寺》中的少林寺不同,这里再也不是山坳里晨钟暮鼓的幽静古寺。
只见大片的商业区挡在了少林寺山门之前,摩肩擦踵的人群挤挤嚷嚷,昔日森森古寺,今日已成为人来人往的风景名胜区。
我佛慈悲,如果有知,真不知道该是哭还是笑。
如果真的有知,应该是一脸虔诚的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然后闭目,沉坐,当再不开言。
苏豫一行四人,随着人群一步一步向前走去。
终于,看到了“少林寺”三个字,山门在望。
在扰攘的人群之中,山门显得有点紧逼和狭窄,跟在电影里看的印象一点儿也不一样。
“不知道这里是否有金庸小说里说的绝顶高手……扫地老僧没有?”苏豫暗自思忖,又不禁暗嘲,想想少林寺方丈那红光满面、臃肿身材就可想而知了。
电影里的《少林寺》,小说里的“少林寺”,众口相传的少林寺,眼前真实的少林寺。
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呢?
那只有明天才能知道吧,明天才是“少林问禅”论坛的正日子。
今天就先过山门而不入,转向塔林吧!
少林寺塔林是历届高僧、住持、大和尚圆寂后置放骨灰的墓塔区。
据资料介绍,塔林总面积约万多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数量最多的墓塔群,共计存有唐贞元七年(公元791年)至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之间的历代砖石墓塔243座。塔的规模是根据僧人生前在佛教中的地位、修养及威望决定的。每座塔前均有塔额,有的还有塔铭,详细记载着死者的生平事迹和选塔人的姓名。
最新入塔林的是少林寺的素喜大师,于今年3月长眠于此。
行走在塔林,像游走在历史的长河。
此刻,正是傍晚时分。
“残阳如血,远山如雾,
塔林漫漫修佛路。
望少林,意踌躇,
古今多少经行处,尘缘佛缘都已千古。
聚,相思苦,散,相思苦。”wωw炫③üw w書còm网
一首《山坡羊;塔林怀古》,道尽苏豫此刻的心声。
作者题外话:本文最后的词,是我根据《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令”所改编,不通之处,权作引君一笑。
第二卷 一路上行 第三十章 少林问禅
中岳嵩山云雾缭绕,少林古刹香烟弥漫。
苏豫仰头看了看“少林寺”那三个字,快步走进山门。
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顾不上欣赏一路进来的景色,径直就往禅堂走去。
一山新雨,几树闲花。
只见高敞的大禅堂内,三幅两米多宽、十多米长的明黄条幅自禅堂之顶飘然垂下,“少林论禅”四个大字与“三教混元九流图”标志醒目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