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几位老臣都是张昭找来的,他们都赞同将仁公主嫁与曹操,一来可以保全江东的民众,二来可以保全自己的官位。
张昭等人你一句,我一句,说得孙权不胜其烦。
孙权武将出身,性格刚毅,若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和曹操对阵,他还真不怯场,但是正如那句老话,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曹操若真让人煽动民意,那么孙权自认为一点办法也没有。
身为江东之主,孙权的确要顾及江东百姓的安危,但孙仁对自己的妹妹感情颇深,不能轻易割舍。
张昭见孙权不言,又道:“主公,国是舟,民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主公身为江东之主,当以百姓身家性命为重,个人亲情为轻,此是危机关头,切不可意气用事,稍有不慎,我江东将会万劫不复!”
张昭所言颇重,孙权虽恼他,却不会责怪于他。
随后几位老臣又开始你言我语,孙权用手按住太阳穴,闭目倾听。
当几位老臣将一切的利害关系都说清楚了之后,孙权才道:“汝等先行下去,与曹操联姻与否,容孤再考虑一下。”
几位老臣只好退下,难掩心中失落之情,但唯有张昭神情舒缓,众人询问,张昭道:“尔等难道听不出来,主公的态度已然改变了,以前是不容商榷,现在已经有了改观,老臣心中所盼的太平盛世,已然不远了!”
第十章精算
作为使者,郭嘉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义务。
虽说第一次面见孙权,双方不欢而散,不过郭嘉并没有放弃,仍然每日求见孙权的面,但是孙权却避而不见!
对方态度明显,随从劝郭嘉返程,之后的事让曹丞相来定夺,但是郭嘉不肯,依然执意留在柴桑城。
因为郭嘉坚信,自己此行一定会成功的,而他坚信的理由,正是那封送到曹操手上的、只歪歪扭扭的写着九个字的信函。
郭嘉相信,那位写信之人正是在柴桑城内,而这个人也会为他提供帮助。
无法面见孙权,郭嘉便每日拜访张昭等老臣,这些老臣都是赞同孙曹联姻的,张昭坦言让郭嘉放心,因为吴侯有些犹豫不决,只要耐心等待,他一定会同意孙曹联姻的。
在不见任何人之时,郭嘉便上街查探民情,发现吴地的民情已然有人操纵,总是倒向赞同孙曹联姻的方向,虽说如此的民情是自己喜闻乐见的,但是却令郭嘉产生了担忧。
究竟是什么人、以什么样的手段去操纵民情的,像这样的人,如果是敌人,那么将会是非常可怕的对手!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孔武有力的将军虽然不知道民心的重要,但是郭嘉这样的谋臣却深知道此中的道理,一人纵有百万雄师,失了民心,那他也占不了一城一地,换句话说,能控制民情之人,便是拥有帝王之才之人,这样的人身处东吴,实在令人不安。
一日,郭嘉回到驿馆的房间,却见桌上放着一张请帖。
郭嘉是曹操身边的红人,东吴仕官多有巴结他,在柴桑盘桓数日,每日都有官员邀请他去作客,不过郭嘉都一一回绝了,但这一张请帖却不大一样,因为请贴上写着的字正是郭嘉所熟悉的,与那封送到曹丞相手中的信上的字一模一样!
郭嘉此次来江东,很想要见见这位写信之人,因此便匆忙赶至请贴上所写的地方,请贴上让郭嘉一人前来,因为郭嘉没有带上随从。
这是一间十分简陋的酒肆,位于柴桑城的角落,和摘星楼之类的大酒楼比起来,这间酒肆显得十分寒碜,不过正是因为如此,这件酒肆十分安静。
邀请者显然是做了准备,已让其他的客人离开了,门口站着一名魁梧的汉子,郭嘉并不认识他。
汉子一见是郭嘉本人,并且郭嘉也没有带上随从,便让他入内,郭嘉进到酒肆里,见一人正伏在桌上写字。
此人写的正是由秦相李斯发明的小篆,字体工整,刚劲有力,郭嘉不由得叫了一声“好!”
那人回过头来,却是一张稚嫩的脸,郭嘉没有想到此人如此年轻。
那人道:“在下杨林,字天平,见过郭奉孝先生。”
言罢,杨林便将手中写好的字拿给郭嘉赏析,只见宣纸上写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郭嘉赞叹道:“好诗!诗好!字也好!”
对于杨林所写的诗、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