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3/4 页)
已。
但是对于杨林,诸葛亮却不敢掉以轻心,从更深入一点的方面来看,诸葛亮唯一自认为不如杨林的地方,便是杨林知道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
虽然不知道杨林的那些奇怪知识是从哪儿得来的,总之,杨林比自己懂得更多,他的知识面,比自己更广!
大概正是因为自己的知识面广于其他人,所以杨林才敢明目张胆的在蜀中一带故弄玄虚。
无论是东吴风还是东吴的国宴,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在诸葛亮看来,是一定要向主公禀明东吴的阴谋诡计的!
诸葛亮左思右想,对黄月英说道:“无论如何,我都要向主公禀明此事,若是真让东吴得逞了,那么我蜀中自然就危险了!”
“……”
黄月英并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因为她也想不通东吴究竟的目的何在,只不过,在研究白鸟汤的过程中,黄月英发现了一些新奇的东西,这就足以让黄月英满足了。
第十章解释
华佗虽然是名医,但是近段日子以来,却很少为官宦之家医病。
若不是黄月英消息灵通,是断然不可能知道华佗大夫在蜀中一带行医的,而既然被黄月英找上了,华佗也无可奈何,只得勉为其难的来了一次。
到了蜀中大臣诸葛亮的府上的时候,华佗也知无不言,将自己所知道的关于麻药的一切都告知了诸葛亮夫妇,只不过,他却没有在诸葛亮府中待太久,匆匆忙忙的就离开了。
黄月英谓诸葛亮道:“夫君可知道关于华佗大夫的传闻?”
诸葛亮稍稍摇头,道:“还请夫人言明。”
黄月英又道:“夫君,如今华佗大夫在蜀中一带行医,颇为低调,其缘由,众人皆说是他医术有限,没有办法医治病人,因此躲在蜀中避祸。”
诸葛亮道:“这亮也有耳闻,据说赤壁之战中,曹军疫病横行,因此请来了华佗大夫前来为病兵治病,可是华佗大夫却没有办法将疫病控制,致使曹军士兵死于瘟疫者不计其数,是以华佗大夫自觉惭愧,便不敢再见曹操,于是只有藏于蜀中。”
黄月英道:“妾身倒不这么认为,因为华佗大夫临阵脱逃,按理说,曹操是应当悬赏捉拿的,可是曹操并未如此做,这与曹操乱世枭雄的名声并不相称。”
诸葛亮道:“这倒是奇怪了,可是,这又能说明什么?”
黄月英继续道:“夫君,若是一件事情,众人皆知道不可为,那么,若是事不成功,你又如何去怪罪他人呢?依妾身猜想,华佗大夫虽然勉力为曹军士兵医治,但是无论是华佗大夫还是曹操本人。都知道疫病是没有办法控制的,因此曹操并不怪罪华佗。
妾身想,华佗大夫离开曹军的目的,一定是感觉到了什么令自己害怕的东西,他为了不再见到这样的东西,便远赴西蜀,夫君,你认为妾身的猜测如何?”
诸葛亮笑道:“月英,你说得极好,依亮之见。但凡医者,是最不喜欢见到害人的人的,而在为曹军医治疫病的时候,华佗大夫大概见到了害人的人,因此才远走他乡的。”
诸葛夫妇一唱一和,将华佗大夫的一言一行分析得非常的透彻……
翌日,诸葛亮面见刘备,向刘备禀告自己的发现,对于自己拿东吴的国宴里的汤做研究。并且请来华佗大夫的事情,诸葛亮毫不隐瞒。
诸葛亮请刘备彻查东吴餐馆中百鸟汤的成分,刘备显得有一些为难,道:“孔明。既然华佗大夫已经说了,麻药只是一种佐料,你又何必刨根问底呢?”
诸葛亮道:“主公,东吴狼子野心。意图以麻药来软化我蜀中的民众,我等切勿被他所欺骗,当早下决断。断了东吴的念头才是。”
虽然诸葛亮言辞凿凿,但是刘备可不愿意相信这些,因为诸葛亮所说的,只是片面之词,在成都城内,品尝过百鸟汤的人可不是少数,更有些巨富之人,甚至天天都跑到东吴餐馆里去吃百鸟汤,可是至今为止,却从未听说过有人中毒或者是沉溺其中。
总不能说,一种食物好吃,某人天天去吃,就说他上瘾了吧?
但是既然诸葛亮已经将话提出来了,刘备也不能就这样将事情搁着,于是刘备便派法正去彻查此事。
法正领命,立即来到了东吴商会,将刘备对自己所下达的命令径直告知了吴湘。
吴湘听后,面露吃惊之色。
法正又道:“吴先生,此是主公之命,还请吴先生配合为好,不然的话,蜀中与东吴的通商往来,只怕就会中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