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第1/4 页)
杨林笑道:“陛下,你错了。蜀汉虽然田地荒芜,但是毕竟是天府之国,地大物博,蜀中之地,能够出产我东吴所没有的东西,将这些东西用低价买入,再拿到东吴的土地上卖,那么就能够赚取不少的差价。
而我东吴的物品,也并非无人购买,蜀中虽然遭灾,但是却也有富人的,蜀中的官宦,最喜我东吴的商品,东吴从这些人身上,也能够赚到钱。
商人们因此而赚得盆满,而我东吴,也能够从商人们贸易的税收上获取不小的利润,这可谓是双赢之局面。”
曹丕又道:“起初,朕以为东吴资助蜀汉,是因为不忍心让蜀中的百姓饿肚子,今日一听,倒像是唯利是图一般。”
杨林笑道:“主公所说,只不过是冠冕堂皇罢了,事实上,我东吴资助蜀汉,也是出于利益考虑的,天下没有绝对的朋友,只有绝对的利益,只要是有利可图之事,便是可以去做的。”
杨林的回答,令曹魏的臣工们颇为诧异,这位东吴长史,竟然在官方场合说出这样的话来,他能够代表东吴的主公吗?他要为自己的说法负责吗?
曹丕的脸色微沉,道:“既然如此,那么东吴依附于我曹魏,也是出于利益的考虑吗?”
杨林坦然道:“自然也是如此,和蜀汉比起来,曹魏要大上一倍,其资源,也是蜀汉所不能比拟的,若我东吴能与曹魏通商,自然是极好之事,若是无法通商,那么就算是双方无战事、不动干戈,对于我东吴,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无论是曹丕,还是曹魏的臣工们,对于杨林的回答都无话可说。
分明是自私自利的话,但是杨林却说得理直气壮,而他的回答,也恪守住了底线,因此,曹丕也不能对杨林的回答发难。
站在曹魏臣工末端的司马懿,也清楚的听到了杨林所说的话,司马懿感叹,杨林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他这张嘴皮子,若非如此,只怕以杨林的立场,是根本不敢自告奋勇前往曹魏出使的。
第三十五章忠告
不过杨林只身前来曹魏之境,定然是有其目的的,只是司马懿并不知道杨林的目的何在。
只听得杨林说道:“陛下,东吴在商贸中谋求利益,只是为了使东吴的民众能够安居乐业,此是有利于民众之事,不过,东吴能够恪尽道德,但普通的民众,却是不行的。”
杨林所言,看似转移了话题,却又和之前所说的话息息相关,于是曹丕颇为感兴趣,问道:“尊使所言,朕听不太懂,还请细说。”
于是杨林又道:“官府谋利,在于造福于民,但普通人谋利,却是为了自己的好处,这正是人性中自私的存在。在东吴与蜀汉的商贸中,商人们因此而赚了一笔,但是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商人们为了巨额的利益,而不顾道德和伦理,将祸害带到其它地方,还请陛下明察。”
曹魏的诸臣尽皆觉得诧异,原本是程昱对杨林故意的刁难,怎么在两三句话之后,就突然变成了杨林对曹魏一方的忠言了?
杨林见众位大臣都屏住了呼吸,知道已经是自己说话的机会了,他也不含糊,径直说道:“陛下请耐心听在下讲来,商贸之事,简单而言,就是将低价的物品购入,再以较高的价格卖出去,昔日范蠡、吕不韦等先贤,就是以囤货居奇的方式,众人皆卖之时,我买入,众人皆卖之时,便卖出。如此一来,其利可观,虽然惹人眼红,但也不失道德。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将东家有的东西,卖给没有此物的西家,这就好比东吴和蜀汉,东吴的商人们。将东吴出产的物品,卖到蜀汉去,蜀汉的民众一见稀奇,便立即抢购一空,这也是一种取得利益的好方法。
但是,人的贪欲却是无法填满的,商人们更是如此,虽然我东吴大部分的商人是恪尽守法之人,但是其中也不乏有作奸犯科之人,想要逃过我东吴税收之人。也大笔存在,也有见他人谋利多,而自己谋利少的眼红者,这些人,难免会做出一些铤而走险之事。
想我东吴与曹魏之间,本并无官方的买卖手段,但是东吴的商人们,却因为利益的趋求,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便私自在东吴与曹魏之间进行走私,此是私利,于曹魏和东吴,却是无益的。还请陛下查之。”
杨林的几句话,曹丕便听明白了,道:“尊使指的是那些贩卖大烟的商人吧?的确,关于此。朕也有耳闻,现在,大烟已然遍布魏境。倒也无伤大雅。朕以为,两家官方的商贸虽然未行,但民间私下的交流,倒是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此增益情趣,倒也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