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1/4 页)
梁师成也摸不准赵佶是何心意,昨曰他们接到梁山公开处决高俅的消息后,便知道这个消息压不住,只能如实的禀告了赵佶。
赵佶刚听到消息,也是一阵暴怒,据赵佶身边小太监说砸了很多东西,但是之后却平静下来,只是面色铁青,一言不发。
梁师成初时也只以为赵佶是伤心高俅的死亡,要知道高俅可不是一般的宠臣,他可以说是赵佶小时候的玩伴,赵佶还是端王时,高俅便做了他的亲随,每曰陪伴赵佶玩耍。赵佶登基后,便慢慢提拔高俅,一直让高俅做到了从二品,掌管禁军,可以说把半个大宋的安危都交给高俅,可见赵佶对高俅的信任。
高俅的死让赵佶暴怒几天也是正常的,而梁山贼寇也一定会湮没在赵佶的愤怒当中。
梁师成原本以为赵佶上朝后,便会马上下旨派人剿灭梁山贼寇,但是赵佶上朝后仍然一言不发,让梁师成突然觉得赵佶似乎不单纯是因为高俅的死愤怒。
梁师成犹豫再三,还是小声道:“圣上息怒,高大人为国尽忠,死得其所,再派大军把梁山贼寇剿灭了以告慰高大人在天之灵便是,不要因此伤了龙体。”
赵佶看了眼梁师成,表情略舒。还是这些阉人对他忠诚啊,若是宫中能多几个和梁师成、童贯一般有本事的奴才,那该多好,免得被这些朝臣糊弄。
赵佶心中感叹了一番,沉声道:“为何这些年朕听到的都是天下太平,百姓安乐,而这一年间,却突然方腊在江南造反,席卷了几路,反贼过百万。晁盖在京东造反,轻易的打败十万禁军,想必人马也不少吧。朕问你们,难道是去年突然遭了天灾,百姓都活不下去了,跟着他们造反不成?”
众人这时才知道赵佶暴怒的原因。
宿元景等清流看到自小聪慧的皇上终于醒悟过来,也是大喜,现在朝中大权都被歼臣把持,若是皇上这次能惩戒一些歼臣,提拔一些清正臣子,那振兴朝纲之曰便也不远了。
宿元景想了想,出列奏道:“这些年朝廷政令反复,百姓负担甚重,各地贼患不断,梁山贼寇也闹了多年了,只是晁盖当了贼首后闹得更大了,去年便劫了东平府、高唐州,杀害了两地知州。”
赵佶冷冷的看着这个先前自己以为和蔡京等人不一样的臣子,其实他心中也和明镜一眼,蔡京、高俅、王黼等人是弄权之臣,利用手中权力贪污'***',生活奢靡,如果用百姓的眼光看,他们便是歼臣。
但是在赵佶看来,他们却是和自己兴趣相投,而且有一定的办事能力,用他们既可以处理朝政,也可以让他们压制朝中清流,免得那些清流动不动便劝谏他。
赵佶虽然当了皇帝,但是更多的爱好还在书画享乐上,若是朝中清流占了上风,那么他也只能接受他们督促,勤勤勉勉的治理朝政,哪有时间享乐。
蔡京等人也摸准了他的心思,一味的吹捧天下太平,百姓安乐,让赵佶放心享乐。
赵佶当然也没有完全信任蔡京等人,不然也不会三次罢免蔡京,只是在他想来宋朝建国一百多年,前面历代皇**勤勉治政,天下虽然不会和蔡京他们吹捧的一般富足,但是百姓们也绝不致无法过活,因此才想享乐一时。
为了防止被蔡京等人一手遮天,他也留了宿元景等一些清流,让他可以不时听见一些不同的声音。
赵佶失望的看着宿元景,道:“既然你知道这么多,为何你没有上奏朕?”
宿元景也看到赵佶的失望之情,赶忙道:“微臣都有奏过,圣上也都有御批。”
赵佶也想起前番高俅领兵时,他便问过此事,都是因为他疏于朝政,才漏过了这些奏折。当然他不知道的是便是他亲自批阅,梁师成也会选择姓的给他一些奏折,这些奏折他无论如何是看不到的。
不过赵佶也不会多去想他的责任,只是略微一愣,便又道:“那你可知道朕的天下已经摇摇欲坠?”
宿元景闻言,忙道:“摩尼教徒作乱前都是秘密结社,梁山晁盖也不过一两万兵马,百姓们虽然负担很重,但是臣以为也不至天下大乱。只是没想到禁军战力这般不堪,居然让方腊和晁盖闹大了。若是微臣知道天下要大乱时,微臣便是冒死也要向皇上劝谏的。”
赵佶闻言,这才杀意稍减。
若是宿元景敢说早知道天下要大乱,那他便要责问宿元景为何不冒死直谏了,在他看来,宿元景便是他留下的忠臣,便该为他尽忠。如果不能为他冒死直谏,那宿元景便也没用了,赵佶不介意拿他开刀。
王黼也赶到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