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第2/4 页)
陆令萱哭诉于国君,说这一切都是斛律光干的,他要杀我全家了。穆提婆是他儿子,而高元海是陆令萱的外甥女婿,这次刺杀目标都是和陆令萱关系密切的人,而且肆无忌惮,非常嚣张。仔细想起来,一夜之间行刺四位大臣,这需要精密的筹划和雄厚的人力物力,如果没有朝中大臣在背后指使,根本不可能。
高纬震惊之余,决定杀斛律光。今天我不杀你,明天就是你杀我了。
第二章 金井梧桐秋叶黄 第三十六节
时间很快进入四月,齐军在两个战场上都取得了惊人战绩。斛律光兵临潼关,战场从洛京延伸到了关西。高长恭猛攻蒲坂津,宇文宪兵力严重不足,无力抵挡,不得不集结所有兵力,死守蒲关最后一道防线,河阳诸州尽数丢失。两路齐军随即隔河相望,兵锋直指关中。
益州总管国公宇文俭率军赶到同州。巴蜀军长途跋涉而来,疲惫不堪,李丹让他们就地休息,暂时不要上战场了。宇文俭听完高颎对各个战场的介绍后,极力请缨,要求再急行军三百里赶到龙门,帮助侯莫陈琼镇守关隘。李丹拒绝了,御敌计策有变,你和蜀军在同州候命。
四月上,韦孝宽和宇文宪接到李丹的书信,急赴大行台议事。
此刻距离大陈军队渡江北伐的时间越来越近,而据城传来的消息,大齐国主高纬已经下旨,叫祖珽、段孝言加快议和进程,“按照我们的估计,假如城接到淮南前线的急报,肯定会即刻议和,然后从关西战场上抽调援兵戍守淮河一线。”高颎指着铺在案几上的地图,担心地说道,“这个时候,斛律光极有可能撤兵。他已经拿下了河阳和洛京,功勋足够大了,在他无法逾越黄河和潼关两道险隘的情况下,他有可能放弃攻击,接受城的命令,结束西征。”
“大陈人渡江北伐的可能性有多大?”宇文宪问道,“从目前战局来看,中原战场还处在对峙僵持阶段。不利于大陈夺取淮南。而吴明彻、淳于量都是沙场老将,他们会审时度势,选择最好的时机发动凌厉一击。所以我怀疑近期内他们会脚踩两条船,一边屯兵长江虚张声势,一边静待时机。”
“昭武摄政王正在赶往建康地路上。”李丹很自信,“她既然能顺利解决江陵地事,当然也有办法说服大陈国主遵守盟约。”
宇文俭也参加了这次军议,他是宇文泰的第八子。宇文宪的弟弟,这几年一直在巴蜀,他认为斛律光放弃西征地可能不大,“目前关西、河东两个战场上大约有二十万齐军,就算大陈人毁盟攻击,斛律光把江淮军急速调回淮南,也依旧还有足够的兵力继续西征。另外,城谣言满天飞。大齐国主高纬可能已经动了杀机,斛律光这个时候选择撤军,未来的命运可想而知,即使他把兵权还给了皇帝。也有可能被灭族,他不为自己和家人着想。也总应该为自己的部下,为自己的高车族将士想想吧?难道他想让高车人都给他陪葬?”
“我们在城的人,正在不惜代价推波助澜,必要地时候会刺杀斛律光的对手,从而嫁祸斛律光,把他和陆令萱、祖珽等人的矛盾彻底激发。”李丹笑道,“这次律光若想逃生,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那个皇帝女婿无条件地信任他,但可惜的是,城纬谣如潮,再加上皇帝身边那一帮奸佞小人的馋言,他恐怕很难再得到皇帝的信任了,所以……”李丹伸出一个手指头用力敲敲了案几,“他为了自己和家族的性命,为了数万追随他出生入死的高车人,他有可能借此机会急速撤兵,回到城把自己地对手全部杀了。”
韦孝宽和宇文宪互相看看,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以斛律光的性格,这个可能非常大,他这个人做事,向来心狠手辣,不会给对手留下任何机会。
律光这个人非常骄横,甚至有些骄恣枉法。去年他撤军回京的时候,皇帝高纬给军队的赏赐太少。律光大怒,拒绝解散军队,带着五万大军缓缓逼近京师,以此来威胁高纬,直到高纬满足了他地要求为止。这件事虽然表明了律光的骄横,但现在反过来看看,似乎是他地一种预谋,他用这种动作告诉城人,他对这个皇帝非常不满,于是引发了琅琊王高俨的兵变。
琅琊王高俨大概从这件事里肯定了斛律光的态度,所以马上发动兵变,只要不是瞎子都知道他的背后是斛律光的支持,没有斛律光,凭高俨那个十几岁的孩子敢做出这等谋逆大事?结果等到高俨杀了和士开,律光马上出手,把高俨和他的一帮手下,还有京畿府和京畿军全部解决了,虽然血流成河,但干净利落。这场兵变帮助他杀了和士开,替皇帝夺回了权柄,又杀了高俨,替皇帝解决了京畿府这个威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