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页)
大了时间,他不知道,但他知道,这些建奴的数量与历史的记载完全相符合。
历史变了,战果不同啊!
在历史记载中,周遇吉的斩获是几千,没有详细数字,更没有缴获财物的记载。可是这一次,对建奴的斩获应该有两万人!而且,还有那些被解救的约两万大明青壮,还应该有眼前这些堆成山一样的各种物资,当然,对于这些物资,周虎臣也希望不要记载于史册,起码现在他不希望。
热乎乎的一顿晚餐,一簇簇篝火在夜风中摇摆,士兵们不用再忍受寒冷了,因为,缴获物中有大量的帐篷,士兵们可以睡在帐篷里了,周遇吉父子当然也不例外。
虽然不如家中的热炕头,但有了这些帐篷,寒冷的夜晚好过了很多,最起码比露宿野外好过了很多。
“还要熬三天,我们就可以派人去京师报捷了!”
周虎臣惬意的笑着,父子二人在一座巨大的帐篷中席地而坐,当然,地上铺着厚厚的毛毡,父子身旁不远,一个很大很大的铜盆中,盆中的炭火“啪啪”的冒着火星,带来阵阵暖意。
三天时间,三天时间什么意思——三天之后,周遇吉在紫荆关的步兵就会到来,会有五千人前来接应,这五千人会把这些物资一次姓的带走,带到山西。所以,周虎臣才会说,还要等三天,三天后才可以派人去京师报捷。
“建奴还是很强!聊尽人意而已!不过。。。这些财物的确很有用途,留下就留下吧!我们。。。可以招募更多的士兵,可以让我们的士兵吃饱,将来在山西可以有一番作为了!为父。。。”作为大明的太子少保、左都督、一省的正印总兵官,说起这些“阿堵之物”,周遇吉有些不适应:
但。。。他能理解儿子的用心良苦。儿子是自己的好,士兵当然也是自己的好,物资留给自己的士兵无以伦比的好!
“父亲您也明白,上交朝廷没什么用!杯水车薪而已!这个大窟窿谁也补不上!再说,这些物资交给了朝廷,有用吗?那些得到物资的废物敢与建奴作战吗?!还不如我们自己留着。。。朝廷现在还欠着我们的粮饷呢!就当朝廷给我们做了补偿!算是两清了!”
周虎臣可没有周遇吉这些顾虑,大明就要变天了,天下大势都在周虎臣的脑海里,将来一切都要靠自己,靠便宜老爸手下这些人。历史说明,那些江南的抗清势力都不靠谱,投降的投降,斗嘴的斗嘴,内斗的内斗,总体来说,他们的战斗值太低太低。这些人没有团结与凝聚力,所以,周虎臣要自己变强,越强越好,这个历史上敢于与任何敌人作战的便宜老爸才是他最忠实的靠山,将来。。。好吧!将来,周虎臣就靠周遇吉的名头逆天了,他要让这个世界在自己脚下颤抖。
废物就废物吧!反正那些人。。。真的是废物,周遇吉的心小小跳动着:“要回京师了!也许。。。”
周遇吉满脸的期待和憧憬,他那拱卫京师的愿望能够实现吗?
;
第41章 目标山西
进入闰十一月,辽东督师,兵部侍郎范志完入援京畿。
就在各地的援兵开始向京畿之地汇集,京师之内一片人心惶惶之际,周遇吉开始向通州行进。附近的守卫者不可能不认识这位昔曰的长官,周遇吉没有受到什么阻碍就进入熟悉无比的通州境内,在通州城外,周遇吉一行停住了脚步,他不能再前进了,因为再前进他就有谋逆的嫌疑了,虽然,他带的人很少。
那六千余士兵当然奔向了紫荆关,而理所当然,那些数也数不清的物资被他们带走了,现在正是京师附近风声鹤唳的时候,各地援军调动频繁,它很好的给这次大规模的军队运输行动做了掩饰。就这样,周遇吉父子带着几百人来到了通州,当然,还带着那一万颗建奴的首级。
京师一带竟没有落下一片雪花,现在是最寒冷的季节,这些建奴的头颅不会腐烂,但是,在萧杀的寒风中,带着一万颗头颅行军,让所有的人都感觉自己很冷很冷。
一行几百人向京师前进的过程好像很慢。。。很慢,这是;周虎臣故意的。
通州的寒冷并没有维持太久,在周遇吉一行来到通州后的第三天,兵部衙门的一名陈姓郎中屁颠颠的带着一帮手下来到了周遇吉阴风习习的驻扎地;离通州东城很远的一片荒野。
接到周遇吉报捷的文书,张国维很兴奋,他立刻把这份报捷文书呈送至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龙案之上,在这同时,那名姓陈的兵部郎中也被指派火速赶来了通州。
常规的寒暄,按大明规矩,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