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2/4 页)
。
与罗斯福关系密切的约翰。D。洛克菲勒用沙哑的嗓子说道:“说到中国人,最近德国的那位皇帝听说正在会晤中国特使,准备邀请他们加入到美德同盟中来。之前罗斯福先生已经初步同意,现在想看看中国人的态度。我想,目前的确不是轻视中国人的时候。之前退回庚子赔款给中国让他们派遣留学生这个议案你们不都支持吗?”
“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詹姆士校长的话的确有道理,通过吸引中国留学生来造就一批为美国从知识和精神上支配中国的新的领袖,无疑对将来的美国是有利的,而且他们的市场也对我们完全开放。”皮埃尔。塞谬尔。杜邦对中国的发展潜力与需求市场持看好态度。
“听说南洋那边最近有派出了庞大的留学生团队,真搞不懂那些中国人哪来的那么多钱。而且那几个岛与那个腐朽的政府完全不同,他们没有一个人派去日本,大部分的人都到了美国与德国。难道他们也是看准了三国同盟会成功?”
“你们说三国同盟会成功吗?”摩根擦了把额头上的汗,胖的人总是比较容易出汗,又想到刘广拓提到的家用空调,心想或许比水牛公司制造的那些昂昂作响的空调更加具有尝试的可能。
大佬们议论纷纷,都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目前的中国的确可以作为一个结盟的对象。
晚清时期的中国尽管积贫积弱,但毕竟是一个地大人多的大国,各国在考虑世界格局时都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德国就想拉中国建立中德美三国同盟,意在压倒英日同盟。
20世纪初,世界局势动荡,各国都在寻求盟友。英国为保住它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被迫放弃孤立政策,于1902年1月与日本结盟。欧洲强国德国为应对时局的进一步复杂化,决定寻求与其他国家联合,共同对付英日联盟。
经过反复考虑,德皇威廉二世选中美国。他与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频繁交流,探讨建立联盟事宜。罗斯福也察觉到新崛起的日本是美国潜在的威胁,主张扩大联盟,吸收中国加入,形成中德美三国同盟。
“欧洲最强国为德国,亚洲最大国为中国,如果再加上美洲最富国美国成立三角同盟,对世界和平必有伟大贡献。”摩根对德国皇帝的这句话很深以为然。
“自从中国人出了化学家李后,许多人对他们的印象改变了许多。能够诞生这样的科学家的国度,想必不会再是上世纪那样的愚昧到要与全世界开战的野蛮国家。”
诚然,李秉衡所做的努力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当时许多国家,包括大国领导人对中国的印象都来自报纸。而他在对世界十多家报纸注资后,使这些报纸在一定程度上不再带着偏见看中国,有时也会发表一些中肯的意见。
德国皇帝最近不仅乐衷于建立三国同盟,而且也对派到南洋的考察团发回的报告投入了强烈的兴趣。
报告上说自从李秉衡这位科学家使用科学在南洋帮助一些华人富商开始进入近代工业后,那几个岛上的变化短短一年半改变了许多。包括与西门子合资的企业在内,这一年半时间使得与复兴公司相关的投资保守估计已经接近五千万马克。钢铁、冶炼、石油、造船、机械甚至军工,已经初步的形成规模。
不仅报告上的数字让威廉二世略微动容,更重要的是报告上列举了一些对方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在军事上的野心,这让他喜上眉梢,可以预见不仅中国,又一个可以拉拢的对象正在发展壮大。
由于对方庞大的财富引起了荷兰殖民者的眼红,复兴公司已经将大部分的产业转移到了英属东印度与还没有实际主人的婆罗洲。并且双方目前矛盾不断,土著也被荷兰人挑拨不断骚扰那里的中国人。
“他们的军火听说相当先进,我们的重炮工厂帮助他们建起后,他们已经用最快的速度开发出了性能超过我们的重炮。而且他们的步枪等几种枪械在南洋与拉美已经卖出了十余万支,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我看他们与中国的革命党将来必定有所图谋。”总参谋长施里芬肯定的说道。
“哦?那几个岛地理位置重要,资源又丰富,即便我们得不到,最好也不能一直在英国跟荷兰的手里。”威廉二世提到英国的殖民地时总是一肚子的气,尤其是荷兰这个小国都占据着一片膏腴之地,每年可以从哪里搜刮数亿荷兰盾。
“最近他们提出希望能够援助一批大学教授与军校教官,陛下,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