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1/4 页)
小N蚁衷谌阅芸刂�50万军队、200架飞机……”
口述完毕,傅作义特别叮嘱女儿:“这件事一定要办好!”
电报很快就传到了毛泽东的手中。
“看来傅作义还是心存幻想。《论联合政府》是针对1945年初时的形势而写的,那时共产党的实力还相对较弱。”毛泽东用指头敲着电文说道,“今非昔比了,我们现在要建立一个人民共和国。傅作义想凭借实力在国、共两党之外,以第三者的身份参加联合政府,这未免太不合时宜了。我看不用回复他,让他自己再清醒清醒。”
由于毛泽东久久没有回音,傅作义不禁心中焦急。但他也绝不会傻等着,早在作出这个决定之时,他就作好了两手准备,一面加紧与共产党联系,另一面也在不断加强兵力部署。没有实力作后盾,如何在和谈中达到自己的要求?傅作义非常清楚这个谈判规则,只不过他太高估自己的实力了。
为了彰显实力,抗衡华北,傅作义大范围地征集民工抢修北平、天津、塘沽、张家口等地的防御工事,并扩充兵力,征购粮食,催促美国给予更多的军事援助,同时,又先后将驻守在承德、保定、山海关、秦皇岛等地的第13、第101、第86、第87军等部撤出,集中防守在平、津、张等战略要地。
傅作义自恃手中兵强马壮,解放军一时对他无可奈何,以为目前局势虽然严重,但其严重程度还不至于威胁到华北的生存。华北解放军的3个兵团正在分散作战,自己的兵力与华北解放军相比仍然占有优势。只要东北野战军不入关,单是华北解放军对其构不成致命威胁。东北解放军经过50多天的连续作战,没有四五个月的休整补充是不能入关作战的。在此期间,他完全可以坐观局势之变。
这一次,傅作义真的是想错了。
第48节 关山渡若飞
就在包括傅作义在内的绝大多数国民党高层人员都认为林彪必须在东北休整几个月后才可能入关作战的时候,东北野战军已整装完毕,星夜南下了。
东北虎下山了。
1948年11月23日,是东北野战军历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天。10个步兵纵队和特种兵部队共计70余万人,随军民工15万人,火炮千余门,坦克、装甲车40余辆,汽车3;000余辆,大车8;000余辆,战马10万匹。这支浩大的队伍在这一天告别了他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光明的东北大地,为了更多人民的翻身解放,再踏征途,奔往华北。
三年前,遵照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11万八路军和新四军指战员,2万多党政干部,从关内各解放区经陆海两路挺进东北。被毛泽东誉为“又一个几千里的长征”,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这支来自五湖四海的10多万骨干力量,就像撒在黑土地里的种子,经过三年的发展和成长,一举消灭了国民党在东北的所有力量,解放了东北全境,自身也迅速发展成一支拥有100余万人的强大战略机动力量。如今,这支大军就要回师关内了,其气势之宏伟、场面之壮观,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但更为空前的是,这支大军必须要隐蔽身份,悄然进军。要给傅作义一个绝对意想不到的“大惊喜”。
夜幕降临了,万家灯火与星光互映,远远地传来一阵阵锣鼓声和歌声:“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为了迷惑国民党的耳目,各地的庆功活动仍然如火如荼地展开着。而野战军的战士们望着这片深情的黑土地,含着泪水,幸福地挥着手,各自在心中默默地向家园告别。
悄悄地,我们走了,正如我们悄悄地来。挥一挥衣袖,作别天边的云彩。
在锦州金城堡,三纵司令员韩先楚看了看手表,回身问道:“各部队都准备好了吗?”
“好了。”身边人答道。
“传令各部队,立即出发,注意隐蔽。”韩先楚挥了挥手。这支南路先头部队兵分左右两路率先踏上了入关的征程,飞速插向冀东地区。
11月30日拂晓,三纵抵达长城脚下,走冷口过长城,于12月1日到达建昌,4日西渡滦河,奔向丰润、玉田地区。南路其他部队也紧随而至。十纵在司令员梁兴初、政治委员周赤萍的带领下,于北镇地区出发,于12月5日到达建昌;九纵在司令员詹才芳、政治委员李中权带领下,从牛庄出发,12月4日抵江家屯;八纵在司令员黄永胜、政治委员邱会作带领下,从海城一带出发,于12月4日到达锦州;二纵在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