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间。攀上山顶,王玉婷才发现实际路程比想象中的更长,山的后面并没有城市,而是更漫长的海岸线,不过她还是信心实足的。又有船向着这边来了,跟着它走一定没错。沿着海岸线慢慢前行,可以看见的船只越来越多,靠着海岸行驶的船上有人在来回窜动,王玉婷好奇地望着他们,而船上的人也似乎以同样的目光看着岸上的三人。海鸟在头顶呱呱乱叫,王玉婷总觉得鸟儿在欢迎自己的到来。前方逐渐现出建筑物的白色身影。高耸的灯塔比昨夜所见的更为高大,它被置于山丘顶部,俯视整个港口。海边全被船舶占领,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船只靠着海岸延绵几里不绝。还有船只正不断地向这里靠拢,它们大多驶进一个缺口中,那是个长方形的人造海湾。
繁忙的海港人声鼎沸,不时有人急匆匆地从王玉婷身旁擦过,她才弄不明白他们在忙些什么。奴隶拖着脚镣,肩扛沉重的包裹,在皮鞭的催促下,蹒跚地走下连接货船与陆地的跳板。衣着光鲜的人站在他们身旁,手持铁笔,在卷轴上勾划。肥胖的老板笑眯眯地掂量手中金币的份量,把它放进沉甸甸的钱袋中。水手们绑牢粗大的缆绳,准备为下次远航休息片刻,很快他们被浓妆艳抹的女人围住了,这些女人不是妓女,就是妓女的老鸨。装束各异的旅人在王玉婷眼前不停闪现。络腮胡配合飘逸的长袍是希腊学者的显著特征;穿亚麻长衫,裹头巾的是叙利亚人或波斯人;头发如波浪般卷曲的是克里特岛的居民,有可能是米诺斯人的后裔;眼眶用青色颜料勾画,戴蛇形手镯的美女一看就知道是来自埃及的旅行者。
尚未下船的英俊的斯巴达战士们像在冲着王玉婷微笑。王玉婷看入神了,脚步情不自禁地向他们挪去,幸好被王重阳拉住。一名奴隶倒在陈志脚边,破烂的衣裳遮不住皮鞭在他身上留下的疤痕,主人过来了,手中的鞭子上似乎还粘着血肉。王重阳立刻拉住陈志的胳膊,少年体内的冲动清晰地传入他的大脑,又是幸好。
“闲事少管,不要乱跑。”王重阳告诫两个半大孩子。一个不留神,他们就会从视线中消失掉。
港口里还有卖小吃的,面包烤得有点过了,有股糊味,可是却很香。嗅嗅空气里残留的气味,口水顿时从嘴里冒出来,王玉婷这才记起自己还没吃早饭。
“爸爸……”
“没钱!”
王重阳明白女儿的意图,因为他也正在这么想。临行时,村民给了他们些干粮,勉强可以凑合,但是下顿怎么办?下下顿又怎么办呢?街头卖艺?不是没想过,只是想到自己混迹江湖半辈子,又得回到原点,面子上过不去。
刚才吸引住王玉婷目光的年轻战士们从他们身边走过,绕到前面去了。近看他们时并没有想象中的帅,王玉婷的心迅速凉下半截。不过他们的去向到能引起三人的关心。
许多人聚集在这个不起眼的港口角落,准确地说,是许多男人。他们中有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也有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甚至偶尔还瞧见几名白发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却有着一个同通点――他们都是战士。他们或擦拭宝剑,或校直长矛,或修补盔甲,或站,或坐,在狭小的空地上各行其是,但又不难看出他们排列着松散的队伍。队伍顶端支着巨大的帐篷,像古时军营里大帅的营帐。帐门前放着张木桌,一位卷发中年男子坐在那里,他的身边站着位军官模样的人,另有几名士兵立在身后。来自世界各地的战士们在他面前排队,凡是排到的人会先与他对话,然后从他手中领取几枚银币。这一细节令王玉婷欣喜,她算了算,他们有三个人,一起去排也能得到不少的收入。
王重阳非常赞同女儿的想法,尽管不知道这些人是干什么的,但如果排排队也能有钱拿,谁不愿意呢?
前边的战士从卷发官员那里领到银币,满意地坐到一旁等候去了,终于轮到王玉婷他们。父女二人推来推去,唯恐自己落后。负责发钱的男人不屑的目光在这三人身上游走几圈后,露出失望感,与见过的其他人相比,他们瘦小了点。
“哪里人 ?'…3uww'”男子用希腊语问向他们。
希腊语是地中海几个大国通用的语言。由于希腊文化,特别是希腊文学影响深远,用希腊语引用盲诗人荷马的两部史诗中的精典诗句早已是各国贵族及学者们的家常便饭。为孩子请希腊语教师更是经济稍微宽裕点的普通家庭必做之事。由其是时常行走各国的商人,不会这门“世界语”,根本连家门都出不去。
王玉婷他们到是被问住了。卷发男子换种语言后,发出同样的问题,眼前的三人还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