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景之满脸不悦,对着司徒逸深深一揖,只道:“三公子好。”
他起身再看向徒景之,徒景之微微惊诧之余,道:“逸儿只道我要出来见友人,非要闹着跟着,我也是被他缠得没法了……”这种谎话,在司徒逸惊讶的眼神里立马就被戳穿了,徒景之被儿子和爱人用根本不信的眼神看着,也不再编下去。见三儿子脸上分明带着万千疑问,行礼时倒还规矩,心里点了点头,便找了件事把儿子赶走,好去哄爱人。
司徒逸是后宫淑妃秦氏所生,排行虽是老三,却因二皇子在五岁上夭折,便成了事实上的老二,这一点让他在太子大哥面前很是不好过。还好淑妃自己是个有脑子的,他们母子一向行事低调,在宫里仿佛隐形人一般,平日里远不如同年的只比他小两个月的四皇子司徒迪受司徒偃重视。却是太子一日大似一日,司徒偃对太子的观感却一日差似一日,此次司徒偃南巡,将司徒逸和司徒迪都带在身边,未尝不是存了个观察的意思。
司徒偃自回到行宫,便想着如何让林海长久尊荣。他在位时也就罢了,徒景之自不会让林如海受到任何伤害,但如海比自己小十几岁,自己很可能会走在如海的前面,到时新皇上位,如海又该如何自处?想来想去,便存了个让儿子与林海交好的路子。如今林海还未中进士,便只当是个长辈相处,待到将来林海科举入仕,便是为皇子师也可以。
太子远在京城,如今自己身边就只有三皇子司徒逸和四皇子司徒迪两个,偏司徒迪头天夜里着了凉,于是跟着他出门的就只有司徒逸了。
徒景之知道林如海已经收了那轻狂性子,可这回两人相见,周围多无他人。自定了情,林海拿出前世所知的与爱人相处的种种样子,让徒景之心里偎贴之余,对如海能否入朝又有些疑惑。今日一见,他却没料到林如海竟谨慎至此,明明自己摆明了微服,又让司徒逸以长辈礼相见,却还是要对着个小孩子行大礼,让他心里对林海更增爱意,但觉林海终究不是那种恃宠而骄的人。
他自从再见林如海,便存了告知身份的想法,却阴差阳错间总也没有说出口,如今都要返回天京城了,便想着破釜沉舟,连自己身份带儿子一起摆到林海面前算了。
司徒逸走后,徒景之拉住林海的手,眼睛直盯着林海,道:“如海,我……我……”
林海却先自己反应过来,他紧紧回握,苦笑道:“景之不必多言。”顿了顿,又道:“今日你还是我的景之就是了。将来……将来天京城里,我们自有别的相处之道……”
林海自从朱轼推测徒景之身份,便一直抗拒徒景之就是今上的想法。但一件件事摆在面前,他再也不能做个鸵鸟一般。今日之事早晚是要面对的,只是他没想过徒景之竟已然为他的未来打算到那么长远的地步了。听着徒景之吞吞吐吐的解释,从当日中毒到后来动心,桩桩件件都对他坦白直言,林海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觉得这般深情既然让自己遇上了,便要尽最大可能去维护。
于是他反过来安抚徒景之,让徒景之忐忑了许久的心终于平复,两人抱在一处,却不涉欲念,只享受这秋日安宁。
未来的景仁帝司徒逸第一次见到他的林叔,便是在扬州平山堂。他当日年纪小,只当父皇提携江南旧臣,就像后来人们传言的那样——安平侯林氏从来安分守己,可为众臣榜样之家,林海不以祖德,一力上进,是读书人的楷模,因此入了景德帝的眼,得以在景德二十三年圣驾南巡之时受到单独召见,并得了不少赏赐。
司徒逸一向不在父皇眼里,这次能随父皇南巡,对淑妃母子而言,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不需要淑妃再多加提点,他也知道要好好表现。能被父皇微服带出行宫,司徒迪任凭自己心性不肯出门,司徒逸却仅凭直觉便察觉到父皇是想让他们去见一个重要的人。
那个人似乎一开始并不知道父皇的身份似的,见了父皇的面竟不行大礼,仅是微微一揖,可是却对自己非常恭敬……多年以后,当他坐在龙椅上,环顾满朝大臣,再回想那天的情形时,却知道了那才是一个“良臣”该有的样子。
=======================
作者有话要说:3月15日晚上:只修了最后一句话。
3月21日:修虫
33第 33 章
第三十三章帝王心
初秋的下午;庭院中洒满阳光;有竹叶被吹动的瑟瑟之声,林海一边环抱着徒景之;慢慢轻抚着爱人的背脊;听着徒景之在那里剖心剜肺,要自己相信他并不是有意隐瞒,只是一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