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页)
年回国。曾在南京东南大学、上海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执教,曾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教育总干事。并从一九二八年起任上海沪江大学校长。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被推为上海各界救亡协会主席。
一九三八年,南京沦陷后,日本人曾邀请其出任伪政府的教育部部长。却被刘湛恩拒绝,从此与日本人结怨。并接到无数的威胁和恐吓。后来,终于被黄道会的人刺杀而亡。
在这些人中,这个刘湛恩也是身份最高,资历最深的一个。也已经从张善琨处知道了余生的所求。笑着对余生道:“余先生,我等真是久仰大名啊!今日一见,发现余先生果然是英气逼人。”
“余先生的所求和所作所为,在座的同仁们都已经知道了。自然会全力帮余先生实现,教育这些孩童成才,本就是在座各位的职责,不容推辞。不过呢,我等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还希望余先生能答应。”
余生虽然不知道刘湛恩的事迹,不过此人给他的感官很不错,是个很温和的人。而且此人率先开口,想必也在这些人中算是德高望重的。而且,自己的需求这个人竟然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对于这样的人,提出这样的要求,余生还真就不好拒绝。
余生于是笑道:“不知道刘先生需要我做什么呢?”
“其实这件事情很简单,过两日,便是我们这些学校为了抗日救国筹集资金而举办的联合义演。到时候,我们希望余先生能在开幕式的时候,给大家致辞!”
第三十二章 少年中国读书郎(二)
这个要求太出乎余生的意料之外,在余生的印象中,后世各种文艺汇演和运动会开幕式之类,上台致辞这种露脸的差事一般都是由清一色的中老年人包揽去了。哪里轮得到年轻人?
余生还未说话,张善琨却开口道:“刘兄开口了,余先生怎会不答应!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不说余先生必当鼎力支持,就是我张某也想主动为抗日救国尽一份心力。不知道刘兄能不能让张某也派人参加一下,张某必然会全力以赴。”
张善琨虽然话是对刘湛恩说的,却是侧脸对着余生,对着余生拼命的使眼色。余生欠张善琨的人情颇多,对这种抗日爱国的汇演又没有抵触感。便只能借坡下驴,顺着张善琨把话说下去。
“刘先生的邀请,余某自然不会拒绝。只是不知道,这样的汇演,致辞该是什么样子的?”
“无论样子,只要是抗日爱国、只要是告诉我们的后辈他们是个中国人的就都可以。”
*************************
这样的要求看似简单,却也不低。日本人之所以邀请刘湛恩出任伪政府的教育部部长,并不惜黄道会这个爪牙也要刺杀刘湛恩,就是因为刘湛恩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这次的文艺汇演,以为爱国抗日募集款项为主题,全上海滩租界,但凡能排得上名号的中小学都派人参加了!
而且,刘湛恩是沪江大学的校长,上海各大学自然也要给面子,这些高校也纷纷派人参加。所以,看似一次寻常的文艺汇演,最终却成为云集上海各大中小学和各界精英的一次盛会。
而余生的致辞,也由面向一次汇演,变为面向全上海滩。
刘湛恩选择的汇演场地,是沪光大戏院。在音乐响起后,主持人上台致压场词,待众人安静后,便有请余生登台。
余生登台后,也不客套,开门见山:“大家好!今日应刘湛恩先生的邀请,为这一次联合义演致辞。而我思前想后,觉得既然这一次来的演员大都是学校的学生,大都是青少年,那么我就应该从少年说起。”
“自一八四零年,中国的国门陷落后,中国人开始看世界。开始学习世界上比中国人先进的文明。同时,日本人也开始了这个历程。但是,日本人远比我们幸运。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而我们的戊戌变法失败了。”
“所以,时至今日,日本与中国的力量对比已经截然不同。当年向我天朝上邦进贡称臣的小国,如今已经对原先的天朝上国产生了据为己有的念头。所以,我们会受到欺压。”
“西方的达尔文研究进化论后,得出一个普世的真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国与日本的竞争,不仅仅是我们的祖辈、父辈和我们这一代的事情,更是在座的诸位少年的事情。”
“所以,请允许我借用当年梁启超先生的一篇雄文《少年中国说》,来警示诸位少年!”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