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页)
期学派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货币面纱”论,但仍坚信金融与经济增长无关。
◆金融促进经济增长论
有关货币流通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的讨论,可以追溯到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他认为,慎重的商业活动可增进一国产业,但增进产业的方法不在于增进一国资本,而在于使本无所用的资本大部分有用、本不生利的资本大部分生利。瑞典经济学家魏克塞尔早在19世纪末就认识到古典货币中性论的不足,指出,在信用制度条件下,货币对经济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只有在货币利率等于自然利率、一般物价水平稳定的状态下,货币才是中性的。熊彼特则从信用创造的视角突出了银行体系对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他认为,经济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而功能健全的银行可以对企业家进行筛选,为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指出,未来的不确定性是货币经济的主要特征,通过利率对投资的诱导作用,货币就能影响国民收入的产出水平。凯恩斯还通过总量分析,把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理论结合起来,克服了古典经济学“二分法”的不足,实现了对早期货币中性论的质的突破。20世纪50年代,约翰·格利和爱德华·肖阐述了金融中介在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揭开了金融理论研究的序幕。此后,金融因素逐渐在经济理论中得到重视,并凸显成为同土地、资本、劳动同样重要的经济增长因素。1969年,现代比较金融学的奠基人戈德史密斯指出,以初级证券和次级证券为形式的金融上层结构加速了经济增长,改善了经济运行,为资金转移到最佳的使用者手中提供了便利。20世纪70年代,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分别在金融深化论、金融压制论的分析中,将货币与非货币资产、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统一起来,阐述了一国金融体制与该国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相刺激、互相制约的关系。之后,卡普尔等人把麦金农和肖的静态分析发展成为动态分析,进一步阐明了金融深化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内生金融理论强调,资本效率的改进得益于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在把资本分配到最佳可能用途上所起的关键作用。
◆金融从属于经济增长论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金融发展只是经济增长的一个结果。琼·罗宾逊反对熊彼特关于金融部门引导产业部门并激发技术创新行为和企业家精神的论断,强调经济发展为某种特定形式的金融安排创造了需求,而金融体系只是对这些需求作出反应,从而否认了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多恩布什认为,金融储蓄与真实利率并不相关。
现代金融理论对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讨论目前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有效率的金融制度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性条件。实际上,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百年论争,正是金融体系从低级到高级、金融功能从简单到复杂发展过程的反映。在传统商品经济条件下,金融活动局限在较小的范围,金融功能也仅限于“信用中介”,因而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极为有限。在现代信用经济条件下,社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体系日趋复杂,金融活动不仅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而且开始在某种程度上脱离实体经济而独立运行。与之相适应,金融因素成为与土地、资本、劳动同样重要的经济增长因素。
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当金融得到健康有效的发展时,它积极促进着经济发展。与经济水平相识应的金融发展水平,能够保证整个社会资金流的合理流动,为企业提供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同时促进企业优胜劣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一、货币的运用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货币的产生是金融发展的最初形态,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有了剩余产品,从而产生交换的需求,最初是进行物物交换,由于刚开始需要交换的东西非常少,物物交换的弊端并不太明显。但是随着分工的发展交换的需求越来越多,而物物交换中需求和时间的双重巧合困难的存在增加了交易成本,货币的出现解决了这种双重巧合的难题。随着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单位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不断下降,这一作用更为加强。这是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作用。
二、金融的存在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金融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就是以银行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