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1/4 页)
第六节 他们曾经让拉美国家破产——国际金融机构
“接受IMF接管,相当于丧失了国家的经济主权。”上世纪九十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权威报纸《东亚日报》的一篇社论这样悲叹。
IMF是个怎样的机构?它的能量何以能让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丧失经济主权?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从事国际金融管理和国际金融活动的超国家性质的组织机构——国际金融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一个“拥有186个会员国,致力于促进全球金融合作、加强金融稳定、推动国际贸易、增进高就业率、经济稳定成长以及降低贫穷的组织”,目前只有联合国成员国(除朝鲜、列支敦士登、古巴、安道尔、摩纳哥、图瓦卢,委内瑞拉和瑙鲁之外)有权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但部份领土争议的地区(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等地)不包含在内。
1944年,联合国赞助的财金会议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7月22日,各国在会议上签订了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协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设计者是费边社成员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以及美国副财政部长亨利·迪克特·怀特(Harry Dexter White)。协议的条款于1945年12月27日付诸实行,1946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成立,是为二战完结后之重建计划的一部份,1947年3月1日正式运作。有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BIS)及世界银行,被称为“布雷顿森林机构”。差不多所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其金融政策均受这三家机构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使命,是为陷入严重经济困境的国家,提供协助。对于严重财政赤字的国家,基金可能提出资金援助,甚至协助管理国家财政。受援助国需要进行改革,参阅华盛顿共识。
有经济学家批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援助都是“有条件地”批出:受援助国需要实行基金建议的经济改革。经济学家认为,这样做会影响国家的社会稳定,实际上适得其反。
阿根廷因采用布雷顿森林机构提出的经济政策,而被IMF推崇为模范国家。然而,2001年,该国出现灾难性的金融危机,不少人相信是由IMF倡议的紧缩财政预算和私有化重要资源开发项目所致。紧缩的预算削弱了政府维持基础建设、福利、教育服务的能力。阿根廷的金融危机加深了南美州国家对IMF的怨恨,他们指责基金要为南美地区的经济问题负责。
另一个引起争议的国家是肯尼亚。原本肯尼亚的中央银行控制了该国货币的流动,IMF提出协助后,要求放宽货币政策。调整后不但外商投资大减,在贪污官员的协助下,政府亏空了数以十亿计的肯尼亚先令,肯尼亚的财政状况比之前更差。
虽然IMF成立目的是协助稳定环球经济,但自1980年代以来,超过100个国家曾经历银行体系崩溃,并令GDP下降4%以上,这是史无前例的。IMF对危机的迟缓反应,以及亡羊补牢的做法,令不少经济学家提出要改革IMF。尽管西方社会对国际货币基金毁誉参半,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亚洲人和70%的非洲人认为,IMF和世界银行对他们的国家有“正面”的影响。
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与从1945年到1988年建立的五个其它机构一起组成世界银行集团,其总部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它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国际组织,其成员国拥有其所有权。
世界银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银行”,它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拥有185个成员国。但它的管理结构与联合国相差很大:每个世界银行集团的机构的拥有权在于其成员国政府,这些成员国的表决权按其所占股份的比例不同。每个成员国的表决权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所有成员国相同的,第二个部分按每个成员国缴纳的会费而不同,因此虽然世界银行的大多数成员国是发展中国家,却受主要发达国家控制。这个结构始终受到批评。批评家认为一个更民主的管理方式可以更加符合发展中国家的需要。2004年,美国拥有16。4%的表决权,日本7。9%,德国4。5%,英国和法国各4。3%。由于任何重要的决议必须由85%以上的表决权决定,美国一国可以否决任何改革。
除世界银行外其它五个机构是: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1945年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