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1/4 页)
也或许,是他的目光太专注?
苏徵一想到这点就觉得好不自在。
皇帝与杨太妃联袂而来,赵桢坐上龙椅,杨太妃进入帘幕之后,早朝开始,群臣山呼万岁。
赵桢命众人免礼后首先看向苏徵,笑道:“八叔还不赶紧坐下,今天身体如何?”
苏徵回得一板一眼:“谢皇上体恤臣下,臣身体比前些日子已经微有好转。”
微有好转?
赵桢看着他明显比之前好了不知道多少的脸色,将那四个字在心里念了两遍,有些黯然,他知道他这八叔还是想用身体当借口,如果朝里没大事儿他就不想出面。又赶紧让苏徵坐下,“八叔快坐下……”
苏徵领命行礼,坐的规规矩矩。
不过一开始的早朝并没有直接引论丁谓的事儿,这并不是说明他们打算就此放过丁谓。打虎不死反成患的事儿他们这些在朝堂上几经风雨的老手怎会不知?但是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他们才要慢慢铺垫。
先是奏了几处看似与丁谓毫无关系的事儿让大家讨论,无非就是哪里灾,哪里旱,哪里又如何如何。
苏徵听着这些人拖着怪腔调上奏,直犯困。这哪里叫上朝?这叫受罪。小皇帝也可怜,那么大一丁点儿的就要那么早爬起来听他们一个个之乎者也。
他那懒洋洋的神情和前些日子上朝的神棍模样又有了些变化,有人心说八王爷放浪的,也有觉得苏徵是真的只想当贤王不想插手国事的。但不论怎么说,大臣们眼中小皇帝依旧还是小皇帝,不亲政永远都不是真正的皇帝。
而对虽然年龄尚小但对是非黑白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的赵桢来说,苏徵不管懒散也好神棍也罢,他都是自己现在最大的依靠,最大的助力。
等听那大臣奏完,赵桢先看了下苏徵的反应,见他的神色丝毫不变赵桢就知道这事儿苏徵是要让自己拿主意,于是将自己的意见表达了出来。
苏徵耳中听着,觉得不是太离谱就不吱声,他才懒得凡事都费心思。
一本接一本,终于上奏的人变成了包拯,只见他一出场,苏徵那眼睛也一下子睁大了,终于上正题了。
包拯一出列赵桢就有些按耐不住,隐隐带着兴奋的神情问道:“包大人,所奏何事?”
包拯回道:“回皇上,乃是为了前些日子臣授命审理的丁谓一案……”
接下来此大人边举例说明边出证据佐证,将丁谓贪赃枉法大大小小的事儿一块都撂了出来。
苏徵听着觉得十分过瘾,包拯一件件的举证下来十分有条理,又没放过一丝重点,等完了之后又呈上一堆证人证词,苏徵相信,今天丁谓若还是称病不在,若他此时在场的话这场面估计就更有趣味了。
正当包拯奏完苏徵正以为他要退下去的时候,包拯却道:“陛下,八王爷王府屡次被刺客袭击,臣恳请皇上为王府增加护卫。”
苏徵刚眯起来的眼睛因为老包这突然来的一句话又睁开,他能明显感觉到包拯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外加皇帝和太妃都将视线转移到了他身上。
毕竟嘛,听到传言是一回事情,可从包拯包大人嘴里亲自说出来并奏禀皇上那可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这八王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人刺杀的呢?大家都有脑袋,仔细想想就知道了,正是在刘太后重病的时候开始的,如今八王爷摄政又是个不揽权的,到底是妨碍了谁呢?
苏徵这次不皱眉了,直接板起脸来,有些薄怒。
他怎么会看不出包拯的用心?一面是好意,担心一而再再而三的刺杀要了他的小命去。而另一方面则是惦记着清然了,这样一个高人放在东京城内,他这个开封府尹又怎么能放心?
既然不能放心就索性盯死算了。
赵桢听到和苏徵相关的事情也十分上心,可他是个聪明孩子,看了下苏徵的脸上有些不悦便对苏徵道:“八叔,此事你怎么看?”
苏徵端坐在椅子上一手握着把手,淡然的回了句:“此事由陛下做主就是。”
不冷不热,不咸不淡。他还真不信包拯能将清然的来历查清,而且就算查清楚了又怎么样?嘿。
于是赵桢做的主就是今天下朝后苏徵的轿子后头跟着一队御林军,个个骑着高头大马,手持诸葛神弩,乃是御林军中的王牌神弩队中的一支小队,小队的队长姓杨,叫杨排风。
赵桢下了大本钱,包拯安心了许多。不过今天朝上还有那么两件事。
首先是赏赐了庞籍,再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