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李庆成道:“我带领少数人马,借枫山山脚树丛掩护,见匈奴大股部队便躲让游击,小股则迂回突袭,不会有危险。”
王参知欲再劝说,李庆成却笑道:“参知大人不相信父亲教给我的武技与兵法么?”
王参知道:“非是不信,你未曾带过兵……”
李庆成:“我的家仆带过,到时决计不会瞎指挥,有异动听他们的就是。”
王参知只得让步,目中仍有疑虑之色:“既是这么说,交予你一百精骑,务必查勘清楚河间现状,与方将军联系上便回来,若战况有变,则不可强自逞勇……”
李庆成连连点头,王参知又道:“郎桓城与北疆,都是老朽带出来的兵,这些将士心怀报国之念,离家万里驻守严寒之中。贤侄,你万不可罔顾他们的心意,每一位将士,都可为你壮烈捐躯,绝不能拿他们的性命开玩笑。”
李庆成肃然道:“不会,除非我逃生无望,否则绝不会扔下任何追随于我的士兵。”
王参知点头道:“只提醒你一句,若真有生命垂危之险,说不得也须行壮士断腕之举,该如何取舍不过四字——审时度势则已。此乃为将之人,征战沙场的第一课。”
李庆成再三担保,接过木牌,前往城西营内点兵。
兵士百人,到得李庆成麾下,各个警惕而一脸剽悍神色,显是在北疆驻守多年的老兵痞子。李庆成心知这些人以后多半就交给他了,前提是他能活着把他们带回来。
李庆成在北风中清了清嗓子,正要发话,已有人抢先道:
“做什么去?先说清楚。兵符哪儿来的?”
张慕翻身下马,走上前去,揪着那人,将他提了起来。
“慢慢!”李庆成慌忙喝道:“鹰哥!”
唐鸿拢着袖,幸灾乐祸地看着,兵营外一声爆喝,群情耸动,纷纷围上来寻张慕动手,只见张慕随抓随抛,或以掌劈或以爪擒,不片刻泥泞中躺了一地人。
只倒了十来个,却震慑了整一队。
李庆成正在想该说什么,唐鸿却道:“都上马,走。”
张慕不顾背后跟了多少人,径自挑头,单骑驰出郎桓城门,颇有点虽千万人而吾往矣的气势。李庆成看在眼中,心内生出难言滋味,疾催战马,并肩驰去。
唐鸿面无表情道:“以后,你们就是唐少爷的兵了,跟上。”
漫天飞雪,百余悍将,跟随李庆成与张慕驰出了郎桓。
李庆成确是首次带兵,纵在缺失的记忆中,亦搜寻不到零星有关驭兵的模糊片段,然而兵法他记得自己是读过的,纸上谈兵不是正道,他一路观察张慕,并将行军之法与自己所知两相印证。
沿销骨河一路南下,快马行军,已离郎桓六十余里。
天色渐暗,李庆成有意放慢马速,跟随于士兵中间。
“你叫什么名字?”李庆成马鞭轻甩,啪的一声空抽,声音清脆。
先前出言那人回过神,不卑不亢答:“小人李斛,百夫长。”
李庆成点了点头,吩咐道:“去前头,朝鹰哥汇报此队曾获战果,他不爱应答,你自说就是。”
李斛不多言,催马赶上张慕。
李庆成朝阵后来,点名道:“你叫什么名字?你呢?你、那边的?还有你……”
兵士们报了姓名,李庆成挨个点过去,战马仍不停,唐鸿拨转马头,喝道:“好好干!短不了你们的!”
兵士们纷纷敷衍地应了。
河间城外一里地,天已昏黑,李斛驻马张慕身后,将此队过往战绩谈了个大概,李庆成这才知道,参知拨给他的,竟是一队除了编制的游兵。
一年前的夏夜,匈奴突袭销骨河上游哨岗,驻军七百人成一编制,尽数被屠,当时唯有这一队回枫山运粮,逃过那场大难。后归于郎桓守军,因其作战风格与郎桓军稳扎稳打的习惯格格不入,难以安排调和,遂暂置于闲营中,未曾收编。
李庆成隐约知道了参知深意——这队人要为袍泽报仇,难怪个个都有股悍气,似乎摩拳擦掌,跃跃欲战。
这将是很难驾驭的一群人。
张慕在夜中转头望了一眼,鹰眸闪闪发亮,像是在期待,又像在安抚李庆成。
“鹰哥,唐三……”李庆成下了命令。
“我不叫那名儿。”唐鸿不悦道。
张慕扬手要再给唐鸿脑袋一巴掌,唐鸿马上识趣了,不敢再吱声。
李庆成说:“鹰哥带五十人,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