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页)
,说得天花乱坠。”
罗士信笑骂:“那我们这些旁人岂不都成了壁花?”
颜子睿赔了个虚礼:“是我失言了,将军宽恕则个。别的将军自然各有千秋,但和殿下一样,也都是一马当先的,在战场上那么来回一划拉,早杀红了眼顾不得别的了。而尉迟将军一手解避槊在殿下身边亲卫再适合不过,东宫自然也知道这些,那么秦王殿下要去平定叛贼前,可不是先要拿尉迟将军开刀!”
罗士信接茬道:“这样殿下既失了臂膀,又少了护卫,一箭双雕。看不出,你小子倒有些见识。”
李世民笑道:“相时这般侃侃而谈,倒有些像肇仁在晋阳的时候。”
刘文静眨了眨眼,低头喝茶。
李世民接着道:“不瞒各位,我预备着册封一过就去宫里请父皇的旨,讨伐刘黑闼去。那边战事紧急,事关大唐社稷,实在拖延不得。顺道让尉迟也和我一块儿去。这几日朝中大家都多费心,东宫有什么动静也好早作准备。虽然区区几日,料想建成也赶不及做手脚。”
众人点头称是,李世民又道:“还有一事。父皇特许我在东都洛阳建天策府。”
颜子睿惊呼一声:“这样,东部就——”急忙住口,脸上欣喜之色却是掩盖不住,看了一眼房玄龄。
房玄龄点头,替他说下去:“如此,我国境东部军政尽数落入殿下掌控之中。只是如今朝中情形微妙,太子与齐王暗中结盟,大臣与皇亲国戚中支持太子的也不在少数,殿下若去了洛阳,怕是要给他们可趁之机。到时殿下只怕鞭长莫及。”
李世民颔首道:“我也是这么个计较。但洛阳的天策府也不能空着。洛阳地处交通要道,向西可以及时了解京都的动向,向东又能结交山东豪强,若能借机发展山东一带的势力,想必于公于私都大有裨益。”
房玄龄道:“殿下所言极是。此外,臣以为殿下曾任过陕东道行台尚书令一职,且在当地带过兵,在河南一带亲信广布,根基牢固,如今朝中许多河南官员都是殿下旧部,所以若能派个妥帖之人将殿下的威名带去,定能使民心顺服。”
罗士信接道:“房先生说得这些都很对。我是带兵的,依我看,洛阳经过隋朝和王世充多年的经营,防御系统既坚且完全,易守难攻。退一步想,如果殿下一旦在长安失利,还可以快速地退守洛阳。”
李世民道:“大家说得都很是,那么这样一个重任,谁来担当最好呢?”
颜子睿的眼睛装作不经意地瞟向刘文静,后者闲闲地呷一口茶:“我倒是无所谓。只是我脾气不太好,”说着还特地意有所指地看一眼颜子睿,“我在府中就得罪了不少青年才俊,只怕到了洛阳,人才没寻着,人却得罪了个遍。”
颜子睿心中小九九落空,只得无聊地环视众人,喃喃总结道:“要擅于结交三教九流,要懂得行兵布阵以防万一,还要是殿下亲信。”
房玄龄补了一句:“还要在朝中无职,不然有与秦王府有私之嫌。”
颜子睿想了想,眼光便越过身旁的尉迟敬德,落在文士幞头、武将穿着的张亮身上。
刘文静摇头叹了一声道:“可惜李将军和红拂夫人刚在夔州灭了萧铣,还在一路安抚岭南诸州,不然他伉俪二人倒是不二人选。”
杜如晦点头道:“除他二人外,臣倒想举荐一个人。”
李世民看着他的神情,思索了一刻道:“先生说的,莫不是张亮将军罢?”
杜如晦笑容亲厚温和:“殿下英明。”
张亮略有意外:“我?”
李世民抚掌道:“自然是张将军。且不说将军文武兼备,试问府中人缘最好的,除了将军还有谁?况且将军是府中幕僚,在朝无职,药师(李靖)都不如将军适合。”
颜子睿火上浇油:“这就叫做可着头做帽子,正好。而且连府中最最难缠者如季凤儿者,将军都应付自如。虽然有时候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众人哄笑,张亮打磨了三十多年的老脸愣是透出一丝红来。
李世民道:“张将军也不必推辞,就这么定下罢。将军去的时候去府库里取些金帛,数目多少将
军自行决定,也不必向我报账,恣君所用。”顿了顿,又道,“将军这一去,怕是不够。”
杜如晦道:“臣等愚钝,不知还有何欠缺?”
李世民眼中透出一分青年人的狡黠:“天策府甫一落成,里面却连个周转府中大小事务的总管都没有,虽然朝中定会派人,但张将军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