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第1/4 页)
来风,其来有自,刘公子虽是无关,却也当不起众恶聚焉,众口铄金——何况覆试之后,也不是没给他洗刷清白。”说着却不禁又微微一叹,摇头道:“可惜,试场上的清白洗刷得干净,人言中的清白却找不回来。又何况因为科道攻击激烈,刘阁老仅有一子,最相爱惜,不免也回了些心浮气躁的话,与群臣交讦不已;又倚着首相势头,硬将几位言官贬降,朝野中落了下乘之名,不得不辞相乞退。刘公子也由此含愤,次年竟未曾参与会试,就此杜绝仕途,大好前程生生断送,可惜,可惜。”
他连说三回“可惜”,惋惜之情溢于言表,殷螭不免讽刺:“这清议不就是你们把持?害了人家名声,还假惺惺叹什么可惜——他就是会试中了,入朝也要被你们想办法摘出去罢,谁让他姓刘!”林凤致默然,半晌道:“不错,当时刘氏已全掌京营,日常颇有跋扈之处,朝中实是疑惧,刘阁老也不时为家门谋私,京中百姓评议甚恶,各部也是忍无可忍——清议并非谁能主使,却可以为我所用。”
抬起头来,阳光耀目,不觉又长长叹一口气:“我曾听徐年兄同我讲那洋教,说道西洋人自称先祖犯了大罪,被天帝逐下尘世,此后代代子孙,都背负着所谓之‘原罪’,须得行善积德才能偿还。如今刘公子错生权贵之门,便再清白无辜,也是心迹难明,岂非也如背负着父兄之原罪?只可惜却是无法偿清。”
这番话并非如殷螭所言是假惺惺,却带真实同情——林凤致也曾被清议压到最低贱的角落,纵使身居二品,执教东宫,也逃不脱众人的鄙夷,在百官面前抬不起头,做不得人,须要自己押上性命做注一场狠赌,才终于将耻辱名声扭转回来,岂是容易?而刘楝的“舞弊得状元”之嫌疑,虽比自己当年“以色侍主”的辱名要好上一些,处境却比自己更是糟糕,因为只要刘氏占据高位一日,他便被钉在耻辱柱上一日不得脱身,这原罪竟是刻在骨血里的,永生永世去除不掉!
又何况自迁都之变以来,刘氏杀伤京师抗议百姓,擅自签署戒严令,与火药厂爆炸有干连,又当众殴打言事官——这些事一桩桩都是极为朝野所疑惧,为清议所不容,刘氏的名声越发下降至谷底,并且他们好象也不甚在乎,有股业已忤逆、索性如此的味道。这样的情况,刘楝身为刘秉忠的亲子,刘崇义的嗣子,又怎么逃得脱京师的恶评如潮?
所以刘楝不再参加会试,并不是因为如殷螭所言,考中进士授官也要遭群臣排挤,而是无论考中与否,都挂着一个“特权舞弊”的嫌疑,进退两难,左右不是人。殷螭到底贵为亲王曾登大位,没有走过仕途,根本不懂得作为一个士子,多么重视官场清议之名;同时也不会懂得作为心高气傲的读书人,放弃科举是多么痛苦的事——因为本朝最是看重科第出身,进士官乃文臣中的贵品,纵使是高官子弟,也不屑借父兄之爵位获得荫官,而定要走科举之路以证明实力,刘楝被“人言可畏”硬生生堵了这条路子,心中冤抑,决非只是做不上官的失落。
殷螭从来不读正经书,一落地就是富贵身,当然不能理会这意气纠结之痛,只觉得刘楝身为相府贵公子,为个名声问题就怨愤不已,连写歌曲都是“万古愁”,未免小题大做,又听林凤致提到徐府,不由又道:“他被你们排挤,却定要找徐翰分说什么?姓徐的小子也不过兵部五品官,又帮不得他忙,谅不谅解也没关系——多半还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林凤致叹道:“你没有朋友罢?你的清白倘若连朋友都不相信,心里是什么滋味?何况……徐年侄也非不信刘公子并无舞弊嫌疑,而是立足正在反面——徐年兄便是清议之中流砥柱,近来刘氏风声委实不好,徐年侄也只得请刘公子好自为之,这便是尽旧日交情了。”殷螭免不得嗤之以鼻,直批“矫情”。
偏偏林凤致也是他口中所讥嘲的“矫情”人物之一,同行去喝酒都不肯稍微亲昵。说话间到了正阳门大街的丰乐楼,进去拣了雅座坐了,店伙送上滚茶,便来请示菜单,殷螭道:“你做东,你先说。”林凤致便连点了几道殷螭爱吃的口味,又让他,殷螭好久不曾来过这里,望着墙间挂着的菜牌竟一时不知选择,胡乱说了几道,忽然醒起:“怎么我爱吃的你都知道,你爱吃什么我却一点不知?你跟我说,你爱什么,忌不忌口?”
林凤致笑而不答,殷螭微觉郁闷,道:“真没跟你正经吃过饭——除了在你家吃的那回,还有去辽东路上胡乱打尖,都不曾好生吃,我不知道也不能怪我!可是你怎么就知道我?”林凤致好笑,道:“你八年里的衣食哪一样不是我经手?尤其是膳食,府里有人专门替你烹饪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