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费仲和尤浑这般的奸滑臣子,但在闻仲、比干等手握实权的忠臣的把关下,大部分都同是忠臣直臣,对于胤祥也只有赞叹一番而已。
而那些奸滑的臣子所仪仗的不过是当年商王的宠爱,如今商王的内芯已经由帝辛变成了雍正,而雍正最是厌恶奸滑的臣子,所以如今他们也都是一改之前的奸滑模样,一意办起了实事来。
当朝中再不见那些奸臣贪官之时,本该是普天同庆的时候,不过,却有一人为此而伤起了脑筋来。
这个人,正是西伯侯姬昌。
话说姬昌这个人,最是精通先天八卦占卜之术的,所以早在帝辛去拜祭女娲娘娘之时,便通过占卜,得知了大商竟是存了劣势,而且卦象告诉姬昌,在帝辛拜过女娲娘娘之后,帝辛非但不能得到女娲娘娘的青睐不说,这大商的败象反而会越加明显,此时,姬昌本就存着的野心里便越发的重了起来。
可是不知为何,这帝辛本该渐渐消散的紫气竟然没有一点散乱的际象不说,反而还慢慢的又强盛了起来,让姬昌百思不得其解之余,对于自己的大业也存了些许的疑惑。
毕竟姬昌并不像他的父辈一样仗着是四大诸侯之一,便对朝歌指手划脚,而是一向谨慎行事,因此倒是颇为口碑。
可是这口碑之下所藏得,是与他父辈一般的欲取商王而代之的野心。
在他同样精通于先天占卜的父亲的提示之下,姬昌自小便知道大商气数将近,也知道自己日后会是大周的开国皇帝,所以他日常所学习的都是一些治国之道,甚至小小的年纪,便学会了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可是,就在姬昌自认为已经准备妥当,就差临门一脚的时候,占卜所得的结果却是事与愿违。
姬昌顿时迷茫了。
当然,姬昌从来不认为自己做错了,更何况自己本该是众望所归,有野心也就是正常的。
可如今大商的气数未尽,自己又该何去何从呢?
姬昌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左思右想,期间又占卜了好些次,皆是对自己为大凶,对大商为大吉,实在是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可无论如何,多年来的招兵买马,以及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自视甚高,还有对于皇位的执着,使得姬昌即使知道命运有所改变,他也无法就这么对自己盼望了多年的皇权罢手。
就在这个时候,朝歌有消息传来,说是商王新收了两位大臣,乃是师兄弟二人,都是元始天尊座下的弟子。
于是,姬昌便觉得,也许是商王的这两位大臣使了一些法子,使得命数看起来被改变了,但实际上不过是瞒天过海,妄想让自己以为倒数已改,不敢轻举妄动罢了。
姬昌这般认定之后,即使知道这种可能性只有一半一半,而且若是一个闹不好,姬家上下几百人怕就要交代在这里了,而且连西歧百姓也会遭殃,可是*早已经蒙蔽了他的视线,因此只继续招兵买马,意图在将来的某一天得以出兵伐纣。
因着姬昌一意孤行,而且动作比之以往还要大了之后,这西伯侯的异动,便被早就派人时刻注意西歧动向的雍正得知个七七八八了。
而雍正也没有帮着姬昌遮掩的意思,在消息送到之后的第二天,他就把此事放在早朝之时,让众臣子们议论。
雍正的意思,也不过是想看看,哪些臣子是得用的,而哪些又忠直得过了头,当不得大用。
就比如说比干。
虽说他有着七窍玲珑心,但更是有着妇人之仁,一心只想着西伯侯姬昌素有贤名,这消息许是有误。因此,他便主张再派人前去查探一番,看是否属实。
雍正有心问他,“若是属实又当如何?”
而比干却说:“若是属实,当以安抚为上。”
雍正对此,只能嗤之以鼻了。
倒是胤祥和姜子牙比较懂得帝皇之心,当场就表明主战。
可惜他们二人初入朝堂不过短短几十天,没能做出什么实际来,所以他们的意见实在是无法服众。
虽说胤祥发明了好些东西造福世人,更造福了雍正,可是这些只是小功,而非真正利于民生大事的,毕竟胤祥总是事事以雍正的福利为优先,自然做出来的东西总是要看雍正总先需要什么,等到雍正的身边再没有需要特意发明的东西了,胤祥大概就会有心情发明水车和耕具了。
也因此,臣子们虽然都知道胤祥很得雍正的青眼,但不表示他们会在朝政上轻易的服一个并没有多少根基的人的。
索性,闻仲也是个简在帝心的人